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二 )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苏玛的父亲有着庞大的“后宫团” , 等于说王丽红有一二十个“婆婆” 。苏玛的兄弟姐妹 , 有40多个 。当地的生活也十分“粗放” , 饮食很不合胃口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 , 但是亲自目睹这种现状之后 , 王丽红还是觉得脑子都快炸了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周围的亲朋邻居都听不懂中文 , 大多只会说乌干达语 , 沟通也是个难题 。不过 , 幸好苏玛是个靠谱的男人 。他坚持一夫一妻制 , 除了王丽红之外 , 并没有其他的妻子 。在苏玛的耐心教授下 , 王丽红渐渐能熟练掌握乌干达语 。适应了周围的一切之后 , 王丽红开始积极融入 。她有了一个新的使命 , 那就是教当地的孩子们学中文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为此 , 她买下了一座学校 , 命名为鲁扬子中学 。设计课程、招生宣传、教授知识……对于精通汉语、英语、乌干达语的学霸王丽红来说 , 这简直是易如反掌 。她的美丽和耐心 , 更是一个加分项 。在她开办的汉语学校里 , 黑人孩子可以领略到汉字的美妙之处 , 还能得到春风一样的循循善诱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这个来自中国的女老师 , 给孩子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他们长大之后 , 听别人提到“中国” , 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王丽红的身影 。随着教学事业的蒸蒸日上 , 王丽红的雄心也日益燃烧!她有了个更大胆的想法:把汉语传播到乌干达各地 。这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 , 是明显不够的 。仅仅依靠一所学校 , 也完不成这么宏伟的计划 。她把培训对象瞄准了教师群体 。她决定培训乌干达各地的教师 , 然后让他们回去教给自己的学生 。这种模式 , 能让学会汉语的乌干达孩子呈指数增长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 王丽红 和苏玛经过精心宣传之后 , 王丽红的汉语学校很快迎来了几十名教师 。在这里 , 他们不仅能学习汉语 , 还可以学习中国文化 。汉语被有些人称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 , 很多老外都望而却步 。然而王丽红的课程设计却十分精巧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 王丽红的学生们她手把手教出来的这些学生 , 能迅速学会听说写 。从一窍不通 , 到娴熟使用汉语 , 只需要9个月 。播撒下的种子 , 终究会生根发芽 。在王丽红的努力下 , 乌干达的很多地方都开始响起“中国话” 。那些语音 , 可能有些稚拙 , 但却认真诚恳 。在以往 , 乌干达的平民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 。即使是知识分子 , 也只是隐约知道中国是一个东方的大国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 当地越来越多的学校教授中文他们会说汉语 , 接触到中国老师 , 甚至对儒家的思想也略知一二 。遥远的中国 , 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这 , 就是王丽红远嫁之后 , 创造出的独特价值 。在24年后的今天 , 当一个中国女性决定嫁给黑人 , 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 。那些担忧 , 当然有合理性 。由于文化差异 , 跨国婚姻的不稳定性确实相对较高 。清华才女执意远嫁非洲,24年后她怎么样了
▲ 王丽红 和苏玛出于关怀 , 我们会劝告那些女孩子:再想一想 , 不要冲动 。 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投胎 。但是 , 我们也要记住 , 她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君子美美与共 , 和而不同 。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利害关系都讲清楚 , 所有的危险都提前指出来 。但是 , 最终的决定权 , 还在她们自己的手中 。我们 , 要始终保持尊重 。◇ 参考资料1. BBC.孔子学院与中非关系:由中国女子嫁到乌干达26年的爱情故事说起2. 中国日报网.她为爱远赴乌干达 如今正用中文为当地人打开广阔前景3. 央视网.乌干达·非洲媳妇王丽红:我在乌干达办学教中文4. 行者20141217:嫁到非洲新闻|故事|留学生编辑|鱼仔排版|鱼仔校对|鱼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