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北京基教研专家权威解析2020年北京中考地理试卷试题( 二 )
(三)突出联系 , 关注地理时空尺度 , 落实地理思维过程
试题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记忆 , 关注地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形成过程 , 关注地理学科时空分布与时空变化过程 , 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 落实地理思维过程 。 试题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特色作为命题主线贯穿始终 , 考查学生对区域的整体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 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养成 。 例如:选择题第26、27题 , 试题从西部地区到该区域内东南部山区不同区域尺度的转换 , 引导学生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 , 认知不同尺度的区域 , 分析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 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着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
(四)学以致用 , 基于真实情境 , 发现、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
试题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 并不断发掘新颖的呈现形式 , 力求通过简洁的文字、多元的地理图像为学生营造具有真实情境的画面 , 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发现、思考地理问题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地理问题 , 在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促进学生的成长 , 实现了地理试题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的有机融合 。 例如:选择题第17-19题 , 以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生态发展建设为背景 , 考查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 考查学生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
三、 综合题
(一)精选素材、构建情境、凝练主题 , 突出地理学科独特育人价值
综合题的设计延续了近两年来北京中考试题的特点 , 围绕多样化的素材构建试题情境 , 凝练鲜明主题——璀璨文化燿京城、生态治理在前行、中欧合作谱新篇、万里友情若比邻 。 清晰的主题设计很好地体现出试题的考查立意和命题思想 , 同时也为学生在“学中考、考中学”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和引导 。
在疫情影响的特殊学期 , 试题命制将线上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引入试题 , 如综合题第41题中对北京文化带的“云航拍”、第42题中以“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 , 都体现了当前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云学习”的特征 。
试题凸显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 。 综合题第42题用框架图系统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 。 第43题通过区域比较的方法认识“蓝香蕉工业地带”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 试题中蕴含的区域比较的区域认知方法 , 系统分析的综合思维均彰显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
(二)人地为线、图像引路、层层设问 , 强调地理学科思想方法
全卷信息载体形式多样 , 试题载体与考查内容结合紧密 , 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 综合题第44题利用四幅景观图片 , 向考生展现了阿根廷“一山、一河、一岛、一城”的独特异域风情 , 拓展了考生的国际视野 。
在问题设置上 , 每一组试题情境贯穿下的设问设计 , 注意设问之间的内在逻辑性 , 体现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引领 。 综合题第44题引导考生从地理空间位置、游览季节的选择、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特点等方面逐步加深对阿根廷的认识 。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 充分体现出区域认知的方法 。
(三)亲切平和、叙述严谨、适度开放 , 为学生搭建展示真实水平的平台
【试题|北京基教研专家权威解析2020年北京中考地理试卷试题】试题充分考虑了当前考生的学习条件和特点 , 全卷难度布局合理 , 为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提供了展示自身的平台 。 设问表述简明扼要 , 生动鲜活 , 同时还体现出适度开放的特点 。 如综合题第41题(4)小问让学生在北京的古老文化带中“任选其一” , 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 并在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同时 , 展现出自身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
四、对一线教学的建议
本届考生是中考“3必考+3选考+体育”考试模式的最后一届 , 下一届学生将面临的是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 2020年中考试题重点关注立德树人 , 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对未来初中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 结合试题 , 基于中学地理整体教学要求 , 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学习 , 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建议 。
1.突出学科育人价值 , 关注学科育人特色
教学中 ,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的地理家园 , 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 教师要注重个人积累 , 把传统文化和地理学习相结合 ,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 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为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
2.突出地理学科本质 , 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获得 , 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 , 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中 , 牢牢抓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突出特点 ,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典型区域的认识和分析 , 从不同尺度、不同要素、不同过程认识区域特征 , 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间的联系 , 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 各要素的时空演变过程 , 深化对区域有层级的认识 。 最终学会运用区域综合学习的方法 , 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和能力 。
推荐阅读
- 一夜|醉汉坠湖漂一夜 大写的“服”字
- 世界|广昌行:置身世界最大莲池 “白衣仙女”与莲共舞
- CPI|食品供应充足,下阶段北京CPI有望平稳运行
- 古墓|朝阳群众又立功!五名盗掘古墓贼被抓 获刑7个月
- 商标|使用与“望京小腰”近似商标,北京一餐饮公司被判侵权赔偿
- 责任|39天!北京战“疫”时间线
- 中小|惠普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中国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指数》
- 旧片|迪士尼三部旧片重映 《寻梦环游记》在列
- 火花|杨幂沈腾开杠 火花四溅
- 花箭|迪丽热巴花箭封面 绝美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