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大使李梓:带着初心,用心感知 | 种爱计划( 二 )


“我在教学里也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 , 让孩子们创作一首诗歌或者小短文的时候 , 你会发现 , 音乐的效果特别明显 , 在音乐中 , 孩子们的思维不断活跃流动起来 。 ”
孩子信里的文字并不多 , 但李梓的感受却非常丰富 。
“只有当你真正安静下来、沉淀下来的时候 , 才会有那样的感知;也只有在那样的状态下 , 你才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内心的柔软、平和 。 ”
当我们用心去感知对方的时候 , 对方也一定有同样的感知 。李梓认为 , 心和心的交流不在于时间、空间、地点 , 甚至可以跨越任何界限 。
谈到感知 , 她引出另外一个话题:

并非所有的志愿者都是教育工作者或者心理咨询师 , 在暂时还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 , 如何更好地给留守儿童回信? 李梓说 ,当一个人完全沉静下来、用心去感知一件事的时候 , 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 , 即使暂时不具备专业技能 , 也一样能写好回信 。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 一方面是方式方法 , 另一方面是用心 , 用心才会有更多的感知 , 才会有更多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 当孩子们看到我们用心写出来的文字时 , 他也一定会有很强烈的感受 。 ”
02
了解孩子比帮助孩子更重要
“很多时候 , 孩子们并不是通过语言来感受的 , 而是通过 ‘画面感’, 画面感越强 , 孩子的感受越强 。 ”为什么?因为通过语言或者文字“教育”孩子 , 他们只是在吸收 , 却并没有思考 。但通过描绘画面和场景 , 他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 , 并生发出自己的思考 。李梓举了个例子 ,
她在给孩子们上情商课、讲抗挫力的时候 , 并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们抗挫力是什么?
而是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小游戏 , 有的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 但有的孩子却选择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面对孩子们的不同选择 , 李梓会告诉他们 , 不同选择的结果是什么 , 孩子的收获又是什么?

让孩子们自己在其中寻找答案 。
这就是通过游戏给予孩子们“画面感” 。
“通过书信的方式跟留守儿童进行交流 , 一样需要画面感 。虽然不能跟孩子们进行现场游戏互动 , 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增加画面感 。孩子们其实是很智慧的 , 当你给到他足够的引导时 , 他们的智慧就像泉涌一样 , 带给人很多惊喜 。 ” 李梓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跟留守儿童进行线下互动 , 她认为音乐和绘画会是很好的互动方式 。“很多孩子也许并不善于表达 , 但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画出来 , 在了解孩子的同时 , 也能更好地唤起他内心的渴求 。 ”

李梓曾经接触过一个叫筱雨的孩子 , 她跟妈妈并不亲近 , 平时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 。妈妈认为她是性格平和、没什么想法 , 但给筱雨上过课的李梓并不这么认为 , 她决定通过绘画的方式 , 更多地去了解筱雨 , 并让她试着打开自己 。让筱雨画第一幅画的时候 , 李梓并没有给她设定主题 , 只是让她画一画“最近的心情” 。李梓清楚地记得 , 筱雨的那幅画上全是倾斜的、密密麻麻的黑色雨点 。“孩子 , 为什么画了这么多雨点呀?” “因为我的心情在下雨啊 。 ” “为什么雨点是倾斜的呢?” “因为我的心情就是这样的啊 , 我不开心 。 ”……在与孩子交流之后 , 李梓得知 , 筱雨是家里的老三 , 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 还有一个弟弟 。由于家里重男轻女 , 加上又处在老三这个位置 , 筱雨在家里并不被重视 , 甚至是被父母忽略的 。“如果你直接让她讲自己的故事 , 她一定讲不出来 , 也不愿意讲 。 ”但通过绘画 , 李梓有机会更多地了解筱雨 。后来 , 又通过几次设定主题的绘画 , 跟筱雨和她妈妈进行沟通 , 慢慢地 , 筱雨开始可以跟妈妈交流了 , 母女疏远的关系开始破冰 。
“留守儿童中 , 也有很多孩子是不善表达 , 甚至是不愿意表达的 , 我们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 , 去了解孩子 , 尝试让孩子慢慢打开自己 。 其实了解孩子比帮助孩子更重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