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下):垃圾处理,从公益到生意
本文插图
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处理的重中之重 。 “5月以来 , 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740吨 , 较4月环比增长159%;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263吨 , 环比增长98% 。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满月之际 , 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刚透露 。 眼下 , 随着全市厨余垃圾处理量攀升 , 市城管委称已在酝酿新一批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规划 。 不过 , 厨余垃圾处理成本相对高昂 , 在处理设施大规模增长并运营的情况下 , 仅凭财政投入 , 未免有些捉襟见肘 。 “公益”能否成为“生意”?如何将市场化的力量引入垃圾处理的末端?这将是接下来要面对关键问题 。
引入社会资本
“不能忽略的是 , 按照目前北京市针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生产者收取的处理费用计算 , 成本端费用是相对高昂的 , 还是需要通过引入经济手段缓解压力 。 ”李如刚在采访中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据了解 , 除去前端和终端人工成本 , 目前针对北京市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生产主体回收价格分别为100元/吨和300元/吨 , 而后端处理厨余垃圾核算成本平均已达到330元/吨 。
“在现有国家财政单一投资体制下 , 城市垃圾处理的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 ,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元化格局 。 ”同济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院李恺撰文指出 , 在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 , 从单一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向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资建设 , 势在必行 。
“对于修建垃圾处理厂来说 , 政府已在逐渐采取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 。 ”市城管委设施处副处长蔡华帅说 。 近年来 , PPP项目融资模式在全国各大省市遍地开花 。 “一般来说 , 各区根据自身垃圾处理需求授权特定企业建设处理厂 , 通过较为系统的项目评估 , 企业将建成的处理厂交由政府监督和管控 。 就目前而言 , 全市垃圾处理厂PPP项目中 , 利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修建垃圾处理厂仍是主流 。 ”市城管委设施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
相较于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和BTO(建设-移交-运营)模式 , BOT模式能够帮助政府在建设垃圾处理厂初期即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节省建设成本 。 企业方则在建成厨余垃圾处理厂后 , 在处理项目带来的长期回报中受益 , 填补在处理厂建设初期的资金投入和处理成本 。
掘金点在哪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 目前注资垃圾分类对企业而言 , 一方面是社会责任感带动 , 而政府也会进行相应补贴 。 但企业注资后如何实现盈利?这仍需完善盈利渠道 , 补齐这条垃圾分类链条的“最后一公里” 。
走访过程中 , 不同厨余垃圾处理厂后端处理盈利点因术而异 。 例如 , 海淀区大工村厨余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资源化水平可达到95% , 经过处理后 , 无害化率可达到100% 。 处理厂车间外的空地上堆叠着上百袋处理过后生成的土壤调理剂 。
这些土壤调理剂技术提供方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小刚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该厂产出的土壤调理剂已可销往全国 。 “这些按袋装的土壤调理剂可被用于山东烟台用于苹果种植园土壤改良、湖北高标准农田建设或东北黑土地建设等 。 ”而鲁家山厨余垃圾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赵晓东则介绍 , 该厂经处理分离出的粗油脂将被运向河北统一提纯生物柴油 。
据了解 , 按照每400吨厨余垃圾可产出60-70吨土壤调节剂折算 , 大工村厨余垃圾处理厂每年可产2万吨土壤调理剂 。 但曹小刚也坦言 , 环境处理行业本身不是暴利行业 。 目前来看 , 企业依然需要政府进行部分补贴以保障收支平衡 。
而对于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而言 , 其通过垃圾处理产出的产品大多在园区内自行循环;鲁家山厨余垃圾处理厂赵晓东则表示 , 就单个垃圾处理厂来看 , 其实产出的粗油脂量非常小 , 更多情况下 , 还是要将粗油脂统一送到河北对接厂家进行进一步的规模提纯 , 而不是直接通过生物柴油创造经济效益 。
推荐阅读
- 破题|网点如何密植、销量如何更大、影响力如何打造?沃利沃秋季营销会来破题!
- 中年|烯牛数据:贯通一二级市场行业分类和标签体系,打开行研新视野
- 券业分类自评进行时:首次纳入声誉风险
- 股票|距征求意见仅1个月,券商分类评级新规落地!2019券商经营业绩排名同天出炉,业务收入加分初见分晓
- 公司公告|证监会: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营销等商业目的
- 头航埠|经济指标的概念与分类
- 中年|洞察|董事长上任7个月,华宝证券再遭处罚!19年分类评级遭降级,今年或再受影响
- 债基|董事长上任7个月,华宝证券再遭处罚!19年分类评级遭降级,今年或再受影响
- 中年|浙江日报丨难题上“云”全球竞榜 武义“悬赏”超2亿元引才破题
- 中年|垃圾分类一周年“税动力”激活长三角示范区环保产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