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评论|太多的剧情反转,最后被打脸 | 媒体札记( 二 )


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一名正在小学实习且转正在即的学生 , 竟公然在个人空间中声称自己是萝莉控 , 更表示择偶标准就是“找年纪小的”“不找老女人”之类 。 ***对此评论:《“出轨多人”“萝莉控”:教师行业不容“时间管理大师”》:“那些把教师个人品德看作‘私德’ , 进而认为与职业水平、公共利益无关的看法 , 实在是一种无力的托词” 。
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 , 教师不仅是传道受业的掌灯人 , 同时也被世俗寄予道德厚望 , 具体到教育教学过程 , 则对教师言行有较高的标准 , 更有明确的边界 , 一旦越界 , 不仅是教师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 , 更可能给教育事业带来恶劣影响 。
近日教育科研领域热切关注所谓的“少年神童” 。 先是云南六年级小学生陈某石获奖青年科创大赛被查出弄虚作假 , 之后武汉湖北武汉青少年科创大赛获奖作品《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引起质疑 , 而在浙江慈溪则出现了一天能写2000首诗歌的岑怡诺 。 半月谈指出“神童不能埋没 , 造假不可纵容” , 而“如何杜绝功利?“假神童”背后的推手们应反思” 。 对少年来说 , 社会家庭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期望 , 又不至于“揠苗助长”?这正是此次讨论最有价值的地方 。
另外 , 在深圳市福田区 , 餐厅店员见义勇为 , 及时出手制止某女子遭同行男伴“下药”的新闻 , 正驱逐社会空气中“该出手时不出手”的冷漠 , 传递着人性温暖 。 南方都市报对此指出“ 法律对本案的处理态度 , 很大程度上将意味着是否能够警示并遏制相关犯意举动 , 震慑那些已经买了药、在寻找下药机会的人 , 也鼓励并唤醒那些想出手、却又忌惮惹麻烦的普通公民” 。
任何时候 , 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上 , 沉默都不是推动问题解决的好办法 , 沉默反而只会纵容恶 。 只有在广泛的社会争鸣中 , 在社会积极正态的舆论氛围中 , 才能让作恶者无处遁形 , 给社会提供更加和谐清净的气氛 。
媒体札记 , 中青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 , 我们下周再见 。
撰文/白毅鹏
编辑/黄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