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枝泳|《熔炉》出版十周年,韩国的性别平等情况变好了吗?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熔炉》出版十周年 , 韩国的性别平等情况变好了吗?
作者丨镜陶
译者丨田禾子
“比暴行更痛苦的是遭到孤立的感觉、没有人帮助的绝望 。 比起不能为真相发声 , 对现实充耳不闻更加可耻 。 ”
近期《熔炉》中译本十周年纪念版在国内出版 ,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曾掀起的热潮还历历在目 。 《熔炉》的情节取材于2000年到2005年在韩国光州仁和龙牙特殊教育学校发生的虐待和性侵残障学生的真实案件 , 当时的孔枝泳正在书写其他小说 , 看到新闻上写“当法官宣判加害者无罪时 , 坐席上传来了聋儿们哭喊的声音”后 , 立刻被触动 , 联系采访人员了解案件情况 。
本文插图
孔枝泳 , 1963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 延世大学英语系毕业 , 著有作品《熔炉》《亲爱的女儿》等 。
2009年的时候 , 演员孔刘读到了《熔炉》 , 极力奔走 , 甚至自掏腰包促成了电影的拍摄和上映 , 其影片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舆论热潮 , 甚至使韩国诞生了第一个以小说名字命名的法律 。
孔枝泳的作品一直聚焦工人、女性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 被誉为“亚洲文学的良心” , 但实际上她在写作之初并没有这么宏大的野心 , 也并非是无所畏惧 , 只是看到弱势群体承受的痛苦 , 就觉得自己所遭受的暴力不算什么了 。 她认为文学本就是对失败者和悲伤者的安慰和力量 , 并没有期盼读者从《熔炉》中得到什么 , 这本书带来的社会效应能够保护这些弱势群体 , 她就已经非常感激了 。
***采访人员专访《熔炉》作者孔枝泳 , 一起聊了聊小说的灵感来源、取材过程和小说掀起热潮后她的感受 , 以及她对韩国其他性别不平等事件的看法 。
本文插图
《熔炉:十周年纪念版》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大鱼读品2020年6月版 , 孔枝泳著 , 张琪惠译
性暴力背后不仅是性冲动 , 还有施暴者想要支配人类的欲望
***:你在小说末尾的“作者的话”中提到你写作《熔炉》是因为读到了一篇韩国国内有关听觉障碍人士的新闻报道 , 也就是2005年发生在光州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事件 , 能详细讲讲这篇报道的内容和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吗?
孔枝泳:当时我正在写其他小说 。 有一天偶然在读报纸的时候 , 角落的豆腐块里出现对聋儿们判决的最后场景的新闻
(小说的话就是最后一个场景)
, 内容是这样的:“当法官宣判加害者无罪时 , 坐席上传来了聋儿们哭喊的声音” , 我记得大致是这样的内容 。 我从来没有听过聋儿们的哭喊声 , 但惊奇的是那时我好像听到了他们的嘶喊声 。 我一直很看重自己的感觉 , 决定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 于是马上联系了报社 , 和那位采访人员见面了 。
很难讲 。 比起说这是偶然 , 不如说是我一直认为的我的文学的要素 , 我的文字要站在弱者、被孤立的人们、在哭泣的人们的一边的想法 , 也许就是从看到那则新闻开始就被触动了 。
***:你提到为了创作《熔炉》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 拜访过采访人员、牧师、为学生遭遇性暴力而流下眼泪的教师 , 能讲讲你调研的收获吗?调研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孔枝泳:这种采访最难的总是不能向当事人询问 。 也有人可以问出口 , 但是对我来说这种询问很可能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 所以我不会直接询问 。 因此我对周围的人进行了仔细的取材 。 然后像版画一样 , 空出来的部分呈现出画面 , 那是真实的可能性很高 。
人们普遍认为说起性暴力 , 性冲动就是全部 , 但是通过采访我知道了那种冲动并不是针对性 , 而是想要成为人类支配者的欲望 。 实际情况中 , 不仅是女学生 , 男学生也会成为性侵事件的受害者
推荐阅读
- 南方都市报|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莫言中篇小说精品”系列
- 出版人杂志|如果阅读是场冒险,你会选择把性命交给谁|《出版人》7月荐书
-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诗歌花园 | 桃核里钻出棵嫩苗苗
-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这青春的大地”
- 山川社|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最大基地,却因日本人的到来几乎消失,命运堪忧
- 艺术中国文化|汉语德语对照诗集《砚边词话》日前由环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直播预告|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生命教育课
- 印刷术|古代没有出版社,文学作品又是如何流传于世?有什么特殊渠道?
- 新星出版社|大数据能推理吗?太能了
- |好书·新书丨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文言文常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