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国留学生“鄙视链”

来源:凤凰网读书100年前的中国留学生 , 在风云际会地相遇相识 , 甚至相守一生 , 读书 , 交谈 , 思考 , 写作 , 逛书店 , 喝茶 , 吃中国餐馆 , 修课 , 求索中国文明的奥秘与出路……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 此前没有 , 此后也再没出现过 。100年前的中国留学生“鄙视链”
01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100年前 , 1918年的9月11日的下午 , 正值美国东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最美的秋天 , 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吴宓悄然抵达剑桥 , 开始了他在哈佛大学为期四年的留学生活 。这是一个看上去极为平淡无奇的秋日午后 , 落英缤纷的街道安静得让人神定气闲 , 一战即将结束 , 世人正从战时的情绪缓慢调整到日常的节奏之中 。 但藉由吴宓当年留下的日记所呈现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 却可以发现 , 以吴宓为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这一群一战前后聚集在哈佛的中国留学生——赵元任、梅光迪、竺可桢、李济、陈寅恪、汤用彤、张鑫海、林语堂、楼光来、顾泰来等 , 如此不同凡响 , 用群星闪耀来描述也不为过 。 纵览近代中国的留学史 , 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代“文化贵族”(吴宓语) , 让人不得不感慨“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 。吴宓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怪才 , 是一个典型的矛盾体 , 自身的存在充满了悖论 , 他所向往的人格往往是其极度匮乏的 , 他反对的行为方式往往又是他一边抱怨一边在实践的 。 他在哈佛的岁月是在梅光迪、陈寅恪和汤用彤的巨大阴影(并无贬义)之下度过的 , 后者的学识、德性与才华让吴宓赞叹和歆羡不已 。或许正因为此 , 吴宓的一生都只能扮演一个高端学术的鉴赏者、一流学者的知己和引荐人(比如力荐陈寅恪执教清华国学研究院)而无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 即使是他一生迷恋的古体诗词 , 也被胡适在日记里骂为“烂诗” 。 可是我们却不能轻易地指责吴宓是一个知行分裂的两面人 , 他又是一个软弱而倔强的性情中人 , 从其之后的人生历程来看 , 吴宓几乎从未屈服于外在的压迫和思想规训 ,他与陈寅恪仿若那个时代的双子星座 , 虽然微弱而摇曳不定 , 却毕竟给了后世治史者些微的光亮 。100年前的中国留学生“鄙视链”
尤有进者 , 众所周知 , 同龄人甚至同代人之间最难相处 , 尤其是处身于同一个领域而都需要崭露头角的知识人 。 自认为新人文主义精神领袖白璧德中国传人的吴宓诚然一生对新文化派如胡适等人心怀不满 , 语近谩骂 , 但对于他在哈佛往来最多的学者如陈寅恪、汤用彤等 , 却是心悦诚服、一生不变的 , 敬重前辈或激赏后学都不难 , 难的是对于同代人中才华横溢或学术出众者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 , 并且毫不难为情地求教 , 或者毫不吝啬地援助 。 吴宓虽然没有多少思想学术的原创性和文学的才华 , 但 其一生将记日记当作人生事业来坚持 , 巨细靡遗地记录了他所栖身的20世纪中国知识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 并且以其实际行为践履了他最欣赏的陈寅恪推崇的“自由之思想 , 独立之精神”这一价值准则 。 仅此一端 , 也足以载入史册 。02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从吴宓日记来看 , 他所穿梭其中的这个留学生群体大都术业有专攻 , 有各自的学习和研究特长 , 并且能够沉浸其中 。 吴宓伸展出他的敏感而细腻的触角 , 从这些同辈人中汲取新知和人格的力量 。陈寅恪是1919年1月29日抵达哈佛所在的剑桥的 , 未几 , 就经由其表弟俞大维认识了先前到此地的吴宓 ,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 , 后成为终生挚友 。 3月2日 , 吴宓在哈佛中国学生会演讲《红楼梦新谈》 , 陈寅恪赠诗一首《〈红楼梦新谈〉题辞》:等是阎浮梦里身 , 梦中谈梦倍酸辛 。 青天碧海能留命 , 赤县黄车更有人 。 世外文章归自媚 , 灯前啼笑已成尘 。 春宵絮语知何意 , 付与劳生一怆神 。自此以后 , 陈寅恪在吴宓的哈佛日记里频频出现 。 同年 , 3月26日 , 吴宓在日记写道:陈君学问渊博 , 识力精到 。 远非侪辈所能及 。 而又性气和爽 , 志行高洁 , 深为倾倒 。 新得此友 , 殊自得也 。无论是学术还是人格 , 陈寅恪都成为了吴宓景仰的对象 , 从这简短的语句可见吴宓人生得一知己的难以自禁的欢愉与兴奋 。 就连吴宓购买西文书籍 , 也是得陈寅恪等提醒 , 而开始搜购收藏以备回国后教研之需 。 吴宓1919年8月18日日记写道:哈佛中国学生 , 读书最多者 , 当推陈君寅恪, 及其表弟俞君大维 。 两君读书多 , 而购书亦多 。 到此不及半载 , 而新购之书籍 , 亦充橱盈笥 , 得数百卷 。 陈君及梅君 , 皆屡劝宓购书 。 回国之后 , 西文书籍 , 杳乎难得 , 非自购不可 。 而此时不零星随机购置 , 则将来恐亦无力及此 。 故宓决以每月膳宿杂费之馀资 , 并节省所得者 , 不多为无益之事 , 而专用于购书 , 先购最精要之籍 , 以次类及 。 自本月起 , 即实行焉 。4月25日 , 吴宓在日记里 分析了陈寅恪有过人之见识的来由 , 除了指出陈寅恪的勤奋与聪慧外 , 他认为陈出身世家名族也大有关系 , 耳濡目染之际 , 往往得潜移默化之果 。 相形之下 , 吴宓对自身越来越不满意 , 基本上是自我否定的负面评价 , 而他回国后表现出来的公共人格却又是一种极其自负、睥睨众生的特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