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打开自己:从何兆武《上学记》谈民国教育( 二 )

向世界打开自己:从何兆武《上学记》谈民国教育
西南联大校门何先生说:“我深有同感 。 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 , 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 , 看什么、听什么、 怎么想 , 都没有人干涉 , 更没有思想教育 。 我们那时候什么样立场的同学都有 , 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 , 没有太大的思想上或者政治上的隔膜 。 宿舍里各个系的各级同学都有 ,晚上没事 , 大家也是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阵 , 有骂蒋介石的 , 也有三青团拥护蒋介石的 , 而且可以辩论 , 有时候也很激烈 , 可是辩论完了 , 大家关系依然很好 。” 紧接着何先生评价说:“‘江山代有人才出’ , 人才永远都有 ,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不会差太多 , 问题是给不给他以自由发展的条件 。 我以为 , 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 。 没有求知的自由, 没有思想的自由 , 没有个性的发展 , 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 , 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 如果大家都只会念经、背经 , 开口都说一样的话 , 那是不可能出任何成果的 。 当然 , 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 , 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那会侵犯到别人 , 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内 , 个人的自由越大越好 。 ”在那个时代 , 社会完全为读书人提供了思想的自由 , 同时个人也有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自由探索和学习的空间 。 从学习氛围来说 , 时代和个人都是一种“打开”的状态 。向世界打开自己:从何兆武《上学记》谈民国教育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反观现在的很多教育现象 , 让人不禁感叹 。 现在的很多学校 , 学生的课业压力那么重 , 做不完的作业 , 上不完的培训班 。 很多家长和老师 , 看学生就像看贼一样 , 生怕学生有一点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 。 以保护学生为名 , 把学生放在一个真空中 , 生怕学生接触了什么大人认为不该接触的东西 。 这样 , 就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完全扼杀了 , 让学生成为标准化的零件 。 我们爱孩子 , 希望孩子有出息 , 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和选择 , 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 更不要强行控制孩子的思想 , 甚至替孩子做出选择 。 我们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 , 为孩子提供平台和资源 , 帮助他激发自我的潜能 。 再说 , 你认为你天天强迫挤压学生的时间 , 强迫学生拼命 , 学生的成绩就一定好吗?何兆武先生就说:“个人的努力应该得法 , 不能只讲拼体力 , 老师延长劳动时间、增强劳动强度 , 那是不行的 。 读书也一样 , 书读得好坏跟你拼不拼命没关系 , 天天开夜车 , 我不认识那是一条正路 。 ”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 “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在给中科大少年班演讲的时候说:“不要考100分 。 这似乎违背了我们的惯性思维 。 ”当时很多人会问:“考试的目的不就是争取满分吗?”陈省身先生自己的解释是:“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 , 时间和精力过多花在考试成绩上 , 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 ” 所以 , 如果想让孩子有比较大的出息 , 一定要给他自由宽松的环境 , 让他对世界“打开”自己 , 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 社会、学校、家长都不要过早替他“关上”一扇一扇门 , 让他过早就处于某种“封闭”的状态 。以上讲完了何兆武先生所处的时代和教育环境 。 接下来我们讲讲何兆武这个人 。 时代宽松开放 , 也需要自己有一种“打开”自己的状态 , 才能接受到时代的信息 。 否则 , 时代开放了 , 自己也可能处于某种“自我封闭”的状态 。 这种状态表现在保守 , 多疑 , 顽固 , 从而又导致一种盲目的自大和骄傲 。 小到个人 , 大到国家民族 , 都如此 。向世界打开自己:从何兆武《上学记》谈民国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