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二 )
紫禁城 ,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 。 明清皇帝在这里执政、生活 , 工匠们既要成皇家威严的仪态 , 又要保证在夏日舒服惬意地纳凉 , 大局观和小心思 , 缺一不可 。
皇宫的布局大多是坐北朝南 。 紫禁城的宫殿 , 秉承着传统的朝向 , 且在南侧大量开设门窗 。 太和殿南立面有11个开间 , 每个开间均设有隔扇门或窗 。
这种做法 , 很符合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 夏季 , 高气压中心位于东南太平洋 , 来自南方致雨的季风 , 使得温度上升、暑气逼人;到了冬天 , 高气压转到亚洲大陆西北 , 有长达数月的偏北寒风 。在这种地理条件下 , 故宫对建筑的设计最为适宜:面朝南侧、开设窗户有利于夏季通风 , 北侧封闭则有利于冬季御寒 。
除了“坐北朝南” , 紫禁城还有一个布局特点是“背山面水” 。 山 , 是紫禁城北面的景山;水 , 是城南的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其实是从紫禁城西北角进入的 , 沿着西侧城墙内侧向南流动 , 再向东贯穿城南的太和门广场 , 最后从东南角流出 。 内金水河补充了紫禁城内的水汽 , 在夏天也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 , 有利于产生避暑的效果 。从气流组织角度来看 , 由于紫禁城北部有景山遮挡 , 因而与山垂直的气流不会很顺畅 , 而与山平行的气流则畅通无比 。 由于建筑侧面的挡风面积较小 , 所以整个城内气流组织都较为顺畅 , 在夏天也非常凉爽 。
民间的建筑 , 形式不会像紫禁城那么宏大考究 , 但是体现出的智慧并不逊色 , 而且更加多样 。 在不同的地方 , 人们因地制宜 , 就地取材 , 对付炎热的方法也各有特色 。在云南边疆 , 高温多雨 , 全年平均气温在18~22℃ , 平均湿度达83% 。 在这个闷热的环境里 , 防热与隔湿 , 都显得相当重要 。傣族竹楼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生态原则的措施 。 竹楼由竹子搭盖而成 , 外墙是轻薄的竹板 , 利于通风和对外降温;屋顶采用较厚的茅草 , 隔离太阳的强辐射 。 竹楼的屋顶非常大 , 占了整个建筑体型的1/2 , 屋檐出挑深远 , 有非常好的遮阳、排水效果 。竹楼的底层是架空的 , 是南方传统建筑常见的防潮措施 , 可以保证居住层的干燥 。 架空楼板 , 也可以让空气自由通过 , 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
南方是湿热 , 北方则是干热 。在北方的黄土高原 , 分布着窑洞式民居 。 黄土高原有典型季风性气候 , 降雨量很少 , 日照非常充足 。 窑洞就是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 。黄土 , 是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资源 。 人们用黄土制成土坯 , 用来制作墙体 , 窑洞的腿子、窑顶和部分家用设施 。 这一厚重、封闭的建筑形态 , 兼具隔热能力和蓄热能力 , 在昼夜温差大的黄土高原 , 优势尤其显得明显 。窑洞 , 成了黄土高原上人们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地方 , 至今仍有将近4000万人居住在各种形式的窑洞里 。
推荐阅读
- 我给中国乳品质量洗个地
- 在“黄金海岸”中国这样实现人工港口与海龟共生
- 当核聚变遇上3D打印中国使“人造太阳”更近一步
- 为什么女子监狱没有男犯人,每年还有几百人怀孕
- 欺人太甚!近两个月美国全面围剿中国实录
- 纸老虎?俄媒:美国不敢与中国在南海发生直接冲突
- 中国人不学西方的好
- 平原公子:高中语文第一课为什么是《沁园春》
- 中国结
- 平原公子:谁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