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文章转载自:谁最中国ID:shuizuizhongguo1炎炎夏日 , 最令人上瘾的 , 莫过于满屋的凉气 。 无论在家里、办公室 , 还是商场里 , 空调、风扇 , 简直一刻都不能停 。面对高温天气 , 一些城市别出心裁 , 开放防空洞 , “让洞于民 , 避暑纳凉” , 供人们在里面读书、上网 。 有经验的老人 , 会提起窑洞 , 说着从前住在窑洞里的种种优点、洞里如何“冬暖夏凉” 。常去旅行的人 , 则对古建筑的妙处深有体会 。 无论宫阁殿宇 , 还是老宅民居 , 一脚踏进去 , 仿佛瞬间就能将燥热甩出身体 , 进入另一番清幽凉快的世界 , 令人神清气爽、心明眼亮 。畅快之余 , 也会有疑问:为什么那些古老的建筑能在如此高温的天气里 , 充当着“天然空调房”?我们的祖先 , 又在哪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 安放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中国的古建筑 , 屋檐是一大特色 。 层层叠叠的飞檐 , 营造出壮观的气势、飞扬的美感 , 美不胜收 。 尤其在宫殿屋顶转角处 , 四角翘伸 , 如凤鸟展翅 , 既雍容富丽 , 又轻盈飘逸 , 在空中伸展出浓郁的古典风范 。挑檐 , 不仅令建筑造型美观 , 在功能上也照顾周到:夏天 , 它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照入室内;冬天 , 正午阳光又恰能照入建筑的最深处 。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 四季阳光照射角度会有所变化 。 以北京地区为例 , 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6度 , 冬季约为27度 。通过把屋檐向外挑出一定尺寸 , 可以调节阳光的照射效果:夏天早上温度较低时 , 阳光可以照进建筑内部;到了正午时分 , 太阳几乎位于正上方 , 就只能照射到檐柱外侧 , 热量也被隔离在建筑外部 , 室内保持了凉爽 。如果是在冬天 , 随着太阳升起 , 建筑内部逐渐接受光照 , 到了正午时分 , 阳光正好射入室内最内侧墙位置 , 使得屋内暖意洋洋 。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图片 | 李乾朗中国古建筑有独特的梁架结构 。 高级建筑常用抬梁式 , 通过在立柱上架梁 , 层层上抬 , 形成坡屋顶 。 多层的木构件 , 比起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墙面 , 隔热性能要好得多 。坡屋顶的形式 , 使得古建筑的顶部出现了一个架空层 , 太阳光的热量 , 必须经由两次缓冲与降温:先通过屋顶泥背层进入屋顶内 , 再经过天花板之上架空层的过渡 , 才能继续往下 , 传向地面 。在冬天 , 架空层的存在 , 也使得室外的寒冷不能直接传入室内 , 保证了古建筑的冬暖夏凉 。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此外 , 在紫禁城古建筑屋顶的木板基层上 , 还会分层铺墁各种泥背 , 如护板灰、青灰、麻刀泥等等 。泥背材质本身不利于导热 , 再加上厚度可达30厘米 , 犹如给古建筑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 , 使外界的温度变化很难影响到建筑内部 。中国的古建筑为什么一到夏天都比较凉快?
优秀的建筑 , 如同优秀的人 , 是内外兼修的 。 对居住者的体贴 , 既在于一道道华丽的飞檐、一层层精致的梁架 , 也在于一堵堵敦厚而不起眼的墙 。古建筑的墙体通常很厚 。 紫禁城太和殿的墙体厚达1.45米 , 不仅可以稳固木构件 , 也增加了外界热量传递到建筑内部的距离 , 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 。古建工程会在墙内采取“填馅”做法:墙的两侧为整砖砌筑 , 中间用碎砖、碎石填充 , 并留有一些空隙 , 不仅节省了材料 , 还有利于阻隔外部热量传递 。既低耗 , 又高效;既绿色环保 , 又讲究实用 , 中国的古建筑 , 处处彰显着工匠精益求精的智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