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三元里: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落寞

【随笔】 三元里: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落寞【随笔】 三元里: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落寞
【随笔】 三元里: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落寞
【随笔】 三元里: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落寞
【随笔】 三元里:曾经的辉煌和现实的落寞
三元里 (清代、作者:张维屏)三元里前声若雷 , 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 , 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 , 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 , 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 , 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 ”夷兵所恃惟枪炮 , 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 , 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 , 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苦踯躅 , 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 , 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摏长狄喉 , 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 , 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 , 枯鱼竟得攸然逝 。魏绛和戎且解忧 , 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 , 却类金缯岁币谋 。三元里是一个地名概念 。 它地处广州市北面 , 属白云区管辖范围 。不过 , 三元里的名声却并非一个地名概念所能涵纳的 。 它的出名甚至蜚声中外 , 完全是基于它的一段历史 , 一段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 。三元里街区 , 主要集中在“三元里村”内 。 这里的“村” , 不是农村的“村” , 而是由纵横交错的街区和巷道所组成 , 四处商铺密集、人流如织 , 其繁华和繁忙程度 , 一点不压于高楼大厦群内大型的商场和超市 。 这一带 , 或许是靠近广州火车总站的缘故 , 似乎也成了来广州营生的黑人聚集地 , 繁华也因而繁杂 。 而今黑人问题或者说“黑命贵:问题 , 正正反反都很诡异 , 无须赘述 。但是 , 三元里的意义不会落在繁华上 。 繁华归根结底也就是繁华 。 在现今的中国 , 走遍大江南北 , 可以说任何一座城市 , 哪怕一座县城或区镇 , 一眼望过去 , 似乎都很繁华 , 而且繁华得近似于一种膨胀 。 当然 , 这也是国情的一部分 , 且繁华总比不繁华要好 , 道理不言而喻 。然而 , 三元里沉淀在历史中的意义却远非繁华所能代替 , 那意义 , 抛弃所有外加的修饰 , 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 , 都表征着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 这精神超越任何党派指向的政治意义 , 它只属于历史 , 只属于民族 。基于此 , 无论如何 , 其纪念规模应是该宏大的 。哪知 , 一切事与愿违 。当我们走近三元里抗英纪念馆时 , 却惊异地发现 , 其纪念馆竟相当的简陋和狭小;那风起云涌、震天撼地的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历史的展现 , 竟被佝迫在一座仅三厅一庑廊的小庙里 。 就是说 , 纪念馆是由一座原来供奉北帝——即道教中的真武玄天大帝——的小庙改建而成的 。 而且 , 还是座落在一处极不显眼的街角转弯处 , 若不注意 , 根本不知道这就是三元里抗英纪念馆 。 当然 , 其中事由 , 也非我一介布衣所能置喙 。一走进进去 , 出现在眼前的就是:正中一个大香炉 , 上面插着许多未燃尽的烛火 , 余烟还在丝丝缭绕 , 不知是在祭悼北帝还是在祭悼英雄 。 它的左右两侧 , 分别架着两门火炮筒 , 据说是从英军那里缴获而来的 。 正厅大门的梁上 , 悬着由郭沫若——无论正反意义的郭沫若——书写的“三元里抗英纪念馆”的一块匾额 , 字迹颇为厚重 。 进入馆内 , 陈设也十分简单 , 左面摆放着当年三元里民众抗击英军使用过的三星旗、大刀、长茅、棍棒、螺号、飞柬、揭帖、檄文、伍紫垣印章、以及在北帝神庙前誓师抗敌的复原图等等文物资料 。 右面摆放着的 , 是胜利纪念品 , 如缴获的英军的枪支、弹炮、刀、剑 , 以及军服等等 。 我仔细看了下那些军服 , 其实面料也相当粗糙 , 均为藏青色 , 衣领和肩部配的是红色纹章 , 其衣物的细节完全显不出威武和雄壮 , 看来所谓的日不落国也不过帝国斜阳尔尔 。 又 , 或许时日久远 , 一切都显得很陈旧 , 无论展物或廓檐 , 总的色调均是灰褐色 , 似乎总裹挟着北帝庙的旧影 。所展出的 , 大致就是这些 。 这规格 , 同几天前参观的广州烈士陵园相比较 , 无异于天渊之别 。 当然 , 这一层面上党史高于历史 , 均是现实的政治所使然 。 不过 , 也正因此 , 我个人认为 , 三元里也不可能就局囿于这个单一的层面 , 它跳出了党派的巢穴 , 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 即民族的意义 。 或许 , 若以历史的深刻性为标座 , 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 至少更具有深久长远的影响 。 是的 , 它不应该龟缩在一方小庙里 , 它应该拥有有更大的空间 , 拥有与民族历史相映衬的空间 。这里 , 需简要地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 。从1757年开始 , 广州是全国唯一对外进行贸易交往的商埠口岸 。 欧美各国商家纷纷来此贸易 , 他们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大量运至西方 。 与此同时 , 英国的殖民者也开始在中国搞起了鸦片贸易 。 在他们因贩卖鸦片而牟取暴利的同时 , 反过来就无疑给中国民众的精神和体魄都成了极大的伤害 。 这样 , 不仅大量的民众受摧残 , 中国每年的白银外流量也高达600多万辆 , 致使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 不得已 , 腐败无能清政府也被迫采取了抵制措施 。 1839年 , 林则俆受命来广州 , 着手禁绝鸦片 , 分别在广州、东莞销毁鸦片 , 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 。 无疑 , 这就从根本上触及到了英国殖民者的根本利益 , 他们就以此为借口 , 发动侵华战争 , 前后两次 , 统称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 英军在三元里一带疯狂劫掠 , 并侮辱奸淫妇女 , 激起了民众极大的愤怒 。 村民们先是个别行动 , 袭杀英军;随后 , 就有103个乡的民众自发组成武装 , 在北帝庙前宣誓“义愤同赴” , 于5月30日晨 , 上万名义勇军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的四方炮台 , 诱敌至牛栏岗 , 经过殊死激战 , 打死英军近300余人 , 缴获战利品无数 , 大获全胜 。但是之后 , 由于清政府的无能 , 鸦片战争仍以失败告终 , 清政府向侵略者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议 , 这就反过来 , 让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蒙上了耻辱的阴影 。尔曹身与名俱灭 , 不废江河万古流 。无疑 , 抹去耻辱的尘埃 , 就更显不屈抗争精神之可贵 。 在腐败集权专制和外敌入侵的双重挤压下 , 三元里人民仍能高举民族的反抗的大旗 , 不惧生死地同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浴血奋战 , 仅这一点 , 就不啻为三元里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在纪念馆的南端约一公里处 , 还耸立着一方抗英烈士纪念碑 , 比起纪念馆要气派了许多 , 虽然仅是一方碑 , 但却立于松柏之中 , 给人以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之感 。 碑上雕刻着这样几个大字——“一八四一年广州人民在三元里反抗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这应该说是历史的结论,而不是党派的结论 。 就算现实很落寞 , 就算走马以粪 , 结论则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 , 好些人心浮气躁、大言欺世 , 喜欢以颠覆历史来愽位 。 这既不是“左” , 也不是“右” , 只是一种与“塔西陀陷阱”相对应的“小事拾魂 , 大事挖坟”的状态 , 拆卸开来 , 其实也不过是抵挡不住被物欲横流所裹挟的无奈之举 , 就像现时的文章中不带“鸡巴”、“傻逼”就不时髦是同一个道理 。 当然 , 一切只得任他而去 。 秉性使然 , 你不让他这样 , 又能让他怎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