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破解优秀短视频“通关密码”:指向现实,追求艺术

“很难想象,还有哪种渠道,可以像短视频传播得这么快。”不久前,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首届短视频大赛落下帷幕,在颁奖仪式上,作为嘉宾亮相的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如此感慨。的确,在此次大赛收集到的3352部作品中,聚焦现实的作品成为主流,许多获奖作品在近期的展播中也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日前,由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市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短视频的长趋势——短视频内容传播价值及启示”研讨会在沪举办。会上,在首届短视频大赛上折桂的多个优秀作品分享了创作过程,专家学者更围绕短视频的艺术特性展开讨论。据悉,第二届短视频大赛将于10月15日再次启动。
“短视频指向现实,我觉得是一种提升、回归,同时是一种回归当中的提升。”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评协主席汪涌豪看来,目前短视频发展火热,但很多内容依然较为娱乐化,创作者需要处理好情绪与情怀、迎合与引领、制作与创作之间的关系,“要获得更悠长的寿命,在艺术上的精致是要讲究的。”
事实上,在首届短视频大赛中,有不少优秀作品正是从现实中汲取力量,提升了作品的温度与高度。比如,在拍摄短视频《高贵的骑手》时,导演徐晓将目光投向了女性外卖员。他筛选了不同的外卖平台,最终找到了一个年轻的上海外卖员,并通过纯纪实跟拍的方式记录下她日常工作的细节。“我们想让观众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所谓陌生,是看到了平时不太能看到的场景,熟悉是在场景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而中山医院制作的《逆行的中山之心——看夕阳的老人》组诗,则起源于医生陪伴老人共看夕阳的“网红照片”。中山医院宣传处处长齐璐璐介绍说:“它代表的不只是一家医院一支医疗队,而是所有医护人员的精神形象,大家从中看到了温暖和希望,看到了整个社会对医患关系理想状态的向往。”
在与现实亲密接触的同时,短视频的创作手法,也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从首届短视频大赛的选拔情况看,除了视频爱好者外,很多传统媒体也加入了创作大潮。摘得一等奖的作品《誓言》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柳遐工作室打造,在介绍成功经验时,柳遐坦言,扎实的专业能力必不可少,“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现象、主题汇聚成一个更宏大更有力量、能感染更多人的内容。”
【 通关|破解优秀短视频“通关密码”:指向现实,追求艺术】摘得一等奖和人气奖的《遇见上海的美》,则针对短视频在不同平台的分发开动脑筋。策划吴康透露,这支聚焦上海城市面貌的作品,探索了不同平台的新玩法,“我们会契合平台的属性,加入一些平台特有的梗、和音乐,让内容更加有趣好玩。”对此,上海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编导冯乔认为,短视频离不开三个关键词——选题、创意、视角,“好的作品一定要有表现力,要别出心裁,要出奇制胜,要留有回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