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诅咒:为什么你知道的多,却表达得无力?( 三 )




怎么改才能理解得快呢?想想我们平时都是怎么说话的:




“小张 , 麻烦帮我把设计资料拿来 , 在我的办公桌上 , 应该在电脑左边 , 如果没有的话就在资料架第三层 , 从上向下数……”


我们恐怕不会说——“小张 , 麻烦帮我把办公桌上的电脑左边或者资料架从上向下数第三层的那堆设计资料拿来……”


原因在于 , 自然语言是线性的 , 只有一次理解与记忆的机会 , 理解了前面的 , 才能记住后面的 。


前一种日常对话叙述方式 , 先讲最重要的事件“拿设计资料” , 小张脑子里先形成一个认知框架 , 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资料在哪儿” , 然后再详细描述资料放在哪时 , 小张一遍就记住了 。


而后一种叙述方式 , 小张得到信息的顺序是:

“让我拿电脑?”

“让我拿资料架?”

“噢 , 原来是让拿设计资料 。 ”

“慢着 , 上哪儿拿?”


结果就是:“对不起 , 我没听清 , 你再说一遍?”


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方式的区别:


下定义:《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反映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


正常说话:《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 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 , 反映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 ,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想要让别人“秒懂” , 你要学会把教科书式的长句断成几个“主谓宾极简结构”的短句 , 这是网络时代写作的必备意识 。


所以 , 原句不如改成: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反映了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 , 在这段时间内 , 贵了或者便宜了多少 。



知识的诅咒:为什么你知道的多,却表达得无力?
文章图片



知识的诅咒:为什么你知道的多,却表达得无力?
文章图片


知识的第三个诅咒:网状句式


我们在写作时 , 不但把一些教科书里的术语和逻辑关系直接拿来 , 还会模仿它们的结构 , 比如下面这一段描述:




投资基金按法律地位可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 公司型基金又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按投资对象可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等;按资金募集方式和来源可划分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按投资目标划分 , 可分为收入型基金、增长型基金 , 混合型基金;按投资理念可分为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



如果你像这样跟小白介绍基金 , 别人本来对基金还有点印象 , 经你这么一说 , 彻底糊涂了 。


教科书可以这么写 , 因为这是思考的结构 , 你看不懂还会再看 , 只到看懂为止;你不能这么写文章 , 因为别人一次看不懂 , 就会立刻放弃阅读 。


在思考的结构中 , 最好的工具是思维导图 。 仔细观察思维导图的结构 , 它是“一个出发点 , 多个方向”的树状结构 , 我们可以多次“返回”出发点 ,


知识的诅咒:为什么你知道的多,却表达得无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