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阳|雷平阳和普洱茶的20年纠缠( 二 )


写作此书的过程中 , “末端的前沿·雷平阳作品研讨会”在西双版纳召开 , 茶人邓艳波特意为研讨会制作了一款品质优异的纪念茶 , 问我这一生一熟的茶品应该取个什么名字 。 我未做任何思索 , 便说:“就叫一蓑烟雨任平生吧 。 ”其实 , 这也可以视作我对“烟雨”的态度和对茶山画卷的体认 。 当然 , 妥协是存在的 , 那就是为了方便读者深入地了解勐海及普洱茶 , 我在书里增补了几章之前写作勐海茶山的文字 , 不是简单的“重现”与“对照” , 而是让它们与今天的文字形成体例上的互补关系 。
雷平阳|雷平阳和普洱茶的20年纠缠
本文插图

南糯山(许云华摄)
普洱茶在茶叶市场上的兴旺 , 无疑改变了与之相关的很多企业与个人的命运 , 也令其优异的品质得以楔入到更多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 让“勐海味”成了味觉美学的一个标准 。
但我们 , 特别是茶山里的人们也得为之承担与所有好处同时抵达的坏处:茶叶理论的利己化、制茶工艺与流程的功利化、茶山管理的反环保化、营销环节的人性荒漠化等等 。
它们无一例外地开始挑战布朗人、拉祜人和哈尼人倾心信奉的茶山之上的神灵 , 也无一例外地暴露出了它们蚁噬澜沧江两岸一棵棵古茶树的恶灵本性 。 而且 , 在它们的身后 , 拜物教的祭坛越筑越高 , 信徒越来越疯狂 。
在与彭哲、邓艳波、刘应枚、陈剑峰、郑旺强、樊露和崔琳等深深挚爱勐海这片土地的人士交流时 , 我不止一次表述着这样的观点: 在一部分人丧失敬畏之心公然视歧路为正道的时间段上 , 有权机构的失察固然令人抓狂 , 但茶山众神在现代文明中的失位更值得人们重视 。
我并不主张文明重返源头 , 让“神灵”主宰世界 , 相反我始终期盼工商文明中有关买卖的不可违背的要义之光尽早降临茶山 。 茶神在山上 , 虽说其本义缘起于万物有灵的茶山文化传统 , 可“茶神”在承担山神身份的同时 , 还意味着今天的道义、诚信、律条与良知 , 如一尊多面佛 , 肃立在众路分岔的地方 。
需要说明的是 , 在此书中 , 我一如既往地书写了多位我所接触的茶人展示在我面前的一个个侧面 , 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茶叶观就是我所推崇的理论圭臬 。 事实上 , 他们的言行当属茶山文化系统中的一个个组成部分 , 并不代表我的观念 , 更非众多可能性中的不二法门 。 书写他们 , 或让他们介入某些敏感话题的争论 , 目的乃是为了尊重各种声音、各种立场和各种价值观的合法性 , 进而显现出立体的、多维的茶山现实 。
雷平阳|雷平阳和普洱茶的20年纠缠
本文插图

曼糯山(许云华摄)
雷平阳|雷平阳和普洱茶的20年纠缠
本文插图

勐宋山(许云华摄)
写作此书时 , 2019年的明前春茶已经入市 , 有易武山的茶人朋友寄来了半斤 , 让我尝鲜 , 说是以此对我在书写普洱茶书时遗漏古六大茶山的做法进行“傲慢的惩罚” 。 我欣欣然从之 , 并认为这样的惩罚 , 或许会激发我再次书写古六大茶山现状的愿望 。 写与不写古六大茶山 , 其实一点儿也不重要 , 重要的是 , 现在完成的这一本书 , 自始至终 , 我的心一直悬着 , 总觉得自己所取的旁观者立场未必更靠近事实 。 所以 , 凡疏漏、偏狭、妄想 , 敬请阅读者指正!
最后 , 我还想说的是 , 喝茶是人类最本能的欲望之一 , 它不仅仅可以否认世界的重量 , 还可否认人生的复杂性 , 这应该是我写作茶书的基本原因 。 如果因此带来重量与复杂性 , 那则说明我又做了一件与愿望相违的事情 。
雷平阳|雷平阳和普洱茶的20年纠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