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心理|人在临死前,确实还能听到亲人的说话声|WEEKLY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人在临死前 , 确实还能听到亲人的说话声|WEEKLY
本文插图
朋友们 , 周六好(今天推荐的音乐是MARINA为《致曾经我所有爱过的男孩2》唱的一首OST) 。
在本期「简单心理WEEKLY」 , 你可以看到:
- 当一个人说“恋爱理想型”时 , ta在说什么?
-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 , 就会想要捐赠
- 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 竟然也发生在老鼠中
- 对 临终之 人来说, 听 觉 可 能是最后消失的 感官
- 高温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 100对夫妇追踪研究: 依恋不安全感的生物学基础
在濒死过程中 ,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官
多年来都存在一种经验和猜测:当人们临终时 , 感官并不是一下子消失 , 而是一个个消失 , 而听觉是最后才没有的 。
但哥伦比亚大学最近发现了一些证据 。 6月25日 , 他们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项报告 , 首次研究了人类濒临死亡时的听力 。
研究人员用脑电图(EEG) , 测量了温哥华一家收容所接受姑息治疗的病人 , 分别在清醒时/临终无反应时大脑中的电活动 , 并设置了一组健康对照 。
主要作者之一的Elizabeth Blundon发现:有些人在临终前会进入一个“无反应期” 。 但在这段时间里 , ta们依然可以听到声音 , 并对一系列简单的听觉刺激作出神经反应 。
“我们的数据显示 , 死亡的大脑可以对声音做出反应 , 即使是在无意识状态下 , 可以持续直到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 。
本文插图
当时还是哥大心理系博士生的Elizabeth Blundon
这项研究可以给生命的告别带来重要意义 。
能够在最后的关头说再见 , 对活着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安慰 。
本文插图
Hershey医疗中心耳科和神经科主任:「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 我们知道子宫中的婴儿也可以听到声音 。 听觉可能是最先来、最后走的感官之一」 。
当有旁观者在场时 , ta更可能见死不救
旁观者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现象 。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4年 , 当时 Catherine 在纽约皇后区一个拥挤的居民区被谋杀 。 而据《纽约时报》报道 ,有38名旁观者目睹了这起谋杀案 , 却没有一个人进行干预 。
有研究者提出 , 这种现象本质其实是一种责任分散: 当有其他人在场时 , 个体会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变小了 。
简单来说 , 就是:“哎呀 , 那么多人都在呢 , 也不差我一个人”的心理 。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在老鼠身上也发现了旁观者效应:与单独实验的老鼠相比 , 有同行者的老鼠更不愿意帮助受困的老鼠 。
研究者把老鼠分成了两组:
- 周围只有自己一只鼠
- 除了自己一只鼠以外 , 周围还有别的老鼠 (这些同行的老鼠事先被注射了抗焦虑药 , 从而保证它们失去同理心 , 不会去帮助受困的同伴)
本文插图
结果发现 , B 组的老鼠救助受困老鼠的可能性会比 A 组的老鼠更低 。
但研究者也发现 , 当不再给同行的老鼠注射抗焦虑药以后(同理心恢复) , B组的老鼠救助受困老鼠的概率就会上升 。
这说明旁观者效应不仅仅是因为责任分散 , 还取决于周围其他旁观者的态度:如果大家都冷冷观望 , 那我也没必要做那个出头的人(鼠) 。
推荐阅读
- 大白|房子花4万装修完的,简单装修直接大白墙,有没有比出租房强?
- 技巧|心理学:在你忍不住想要抱怨的时候,先别着急,试试这三个技巧
- 情感|心理测试:和男神约会,你会穿哪款仙女裙?测你们适合做恋人还是朋友
- 烹饪|酱油鸡最好吃做法,用料简单易做,皮酥肉嫩滑吃不腻,上桌一抢光
- 烹饪|孩子总挑食没营养,这份鱼糕孩子一定会喜欢,不仅简单还非常营养
- 术后|整形术前后有什么心理变化?看这一篇就够了!
- 扯面|扯面原来这么简单,注意三个要点,第一次做就能成功
- 穿搭|这样的简单搭配 就“一点点”可爱而已
- 李中莹|如何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别让孩子的内心铺满隐秘的角落
- 第一心理|心理学家: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他们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