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为何科学家们会反对一个 “戴口罩” 的研究?新浪科技综合2020-07-11 10:32:410阅( 二 )

<5>
一篇发表在预印本 bioRXiv 上的论文曾对 PNAS 上 “直接提交”(Direct Submission)和 “投稿” 两种投递方式的论文表现进行比较 , 据 PNAS 官网介绍 , 直接提交为匿名审核 , 而投稿则为开放式同行评议(可以指定评审员) 。 该研究发现与直接提交相比 , 投稿的论文一直表现不佳 , 引用率减少了9% 。 不过随着编辑政策的收紧 , 两者的差距不断缩小 , 从2005年的相差13.6%到2014年的2.2% <6> 。
在跟踪新冠病毒研究的网站 LitCovid 上 , 截至7月8日 , 已有29620篇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冠论文(数据来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关生物医学主题的科学论文储存库 PubMed)发表 。 高峰时期 , 仅5月11日到5月17日一周就有超过2536篇论文出版 。 <14> 这还不包括未经过同行评议、发表在 arXiv 和 bioRxiv 等国际预印本上的大量研究 。
新冠病毒大流行背景下 , 科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指导人们的生活 。 而如何认识并解读海量的科学研究是摆在科学家、媒体和普通公众面前的一道难题 。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执行主编西奥·布鲁姆(Theo Bloom)对美国媒体 NPR 表示 , 在评估新研究时 , 过分依赖大佬或者著名期刊、机构等存在风险 , 而伟大的期刊、伟大的机构和诺贝尔奖得主都发生过撤稿和造假的情况 ,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摆脱名气大就是好的这种固有印象 <7> 。
在希瑟斯他们要求 PNAS 撤稿之前 , 两个著名的医学杂志也经历了撤稿风波 。
5月底 , 《柳叶刀》(见“跌宕起伏的氯喹临床试验:从心脏毒性到论文撤稿”)的一项研究显示 , 使用羟氯喹药物对于新冠患者死亡率更高 , 还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 很快 , 科学家们发现该研究采纳的数据存在明显错误 。 论文称截至4月21日 , 有73例澳大利亚患者死亡的数据 , 而据公开数据和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证实 , 研究数据跟当地新冠入院患者数和死亡数并不一致 <8> 。 5月28日 , 上百位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 , 质疑该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6月4日 , 《柳叶刀》发布撤稿通知 , 表示该研究的数据提供方 Surgisphere 公司拒绝了第三方审查 。
同日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对一篇基于 Surgisphere 数据的论文发布了撤稿声明 , 该研究报道了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等降压药是否会增加 COVID-19 患者的死亡风险 <9> 。
03 不加追究 , “糟糕的方法会像肿瘤一样扩散”
“证据不足的研究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 , 就是对科学家类似行为的鼓励 。 如果不对这样的研究加以追究 , 糟糕的方法会像肿瘤一样扩散 。 ” 希瑟斯表示 , 这将对公众认知产生更加糟糕的影响 , 也损害了科学家的信誉 <15> 。
这也是希瑟斯等人对于 PNAS 口罩研究穷追不舍的重要原因 。 即使结论看似正确 , 但验证的过程不够可靠 , 也会伤害到科学的严谨性 , 甚至是损害公众对于科学的信心 。
以羟氯喹对于新冠肺炎效果的研究为例 , 除了《柳叶刀》撤稿的这篇文章 , 从今年3月开始至今 , 学术界有大量结论相反的研究得到发表 。
如 ,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Aix Marseille University)迪迪埃·拉乌尔(Didier Raoult)团队的小规模研究发现 , 不管是单一羟氯喹治疗 , 还是羟氯喹/阿奇霉素联合治疗 , 均对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有良好的效果 。 在中国 , 钟南山团队的研究也表明 , 氯喹可以非常显著缩短患者病毒载量时间和发热时间 。 与此同时 , 巴西的一项小规模研究显示羟氯喹增加心律不齐风险 , 导致心脏安全问题 。 这些研究导致公众对于羟氯喹效果的认知混乱 , 甚至影响到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
彭博社专栏作家莱昂内尔·洛朗(Lionel Laurent)对此评论道 , 由于夸大的宣传和结论相互矛盾的研究让招募新冠患者变得困难 , 重要试验被一再推迟 , 浪费了很多时间 。 “这样做的危险在于 , 当感染发生了 , 我们仍将缺乏廉价药品治疗的明确证据 , 而且还挫伤了公众信任 , 而公众的信任是落实封锁和社交隔离等措施的重要因素 。 ” <13>
牛津大学临床药理学家杰弗里·阿隆森(Jeffrey Aronson)表示 , 匆忙的试验牺牲了严谨的态度以换取速度 , 急于在科学期刊快速发表论文 , 这些缺陷在新冠疫情中得到了放大 。 以羟氯喹撤稿事件为例 , 希望得到与羟氯喹相关的任何结果的倾向 , 导致得出了草率的结论 。 “这意味着与清晰的结果相比 , 政治之争、社交媒体的影响占了上风 。 ” <13>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医学与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马克·奥布莱恩(Mark R 。O‘Brian)表示 , 同行评议是科学的自我净化的重要部分 , 学者之间的来回交流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
幸运的是 , 在新冠疫情中 , 科学的自我纠错机制仍在发挥着作用 , 《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以最快的速度撤掉了存在问题的研究 。
经过三个月的研究 , 经历过中途暂停后重启羟氯喹的试验风波后 , 世卫组织6月17日宣布停止以寻找 COVID-19 有效治疗方法为目标的团结试验中有关羟氯喹部分 , 原因是团结试验的数据(包括法国 “发现” 试验的数据)和最近公布的英国 “康复” 试验的结果都表明 , 与标准治疗相比 , 羟氯喹并没有降低 COVID-19 住院患者的死亡率 。 也就是说 , 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是否有效的争论 , 终于告一段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