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孙武曾经说过,“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顾名思义,在兵力没有什么太大优势,且不是什么特殊战争局势的情况下,显然集中兵力进攻的胜算会相对更高一点。
 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文章图片

而在两战期间,一战时期的德国就是“东西双线”作战,且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按常理来讲,二战期间的德国既然已经吃过亏了,而且大多数对外战争采用的主要战略还是“闪电战”,也就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敌不备,继而制敌取胜。
所以势必就应该让兵力更加集中,从而得到更好的作战效果。
可问题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西线陷入僵持状态的情况下,却像一战时期那样,再次选择了双线作战,又分出了一大部分兵力去进攻苏联了,而且还是主动。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文章图片

西线僵持对纳粹德军不利
如果纳粹德军在西线的僵持状态只是暂时的还好说,毕竟按照预定目标,在“海狮计划”成功以后,希特勒征服英国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可事实不是呀,表面看是僵持,平分秋色,但实际上是德军的闪电战术失利,短时间压根就打不破英国的防御体系。
那么从当时的战争局势上面来看,纳粹德国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无疑是已经宣告破产了,而且明显是对德国不利。
 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文章图片

就好比1940年9月15日,纳粹德军派出了200余架轰炸机,同时派出了600架战斗机掩护,想要一鼓作气横渡英吉利海峡,给英国施以致命一击。
可结果呢,在英国分六个批次总计300余架战机的升空拦截之下,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逼得纳粹德军被迫撤退,还是没打进去。
然后紧接着到了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就下发了一条很是出人意外的命令,宣布推迟海狮计划。
难不成这个时期的纳粹德军就已经底牌出尽,拿英国没办法了?
当然不是,否则二战在这个时期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因为纳粹德国还有另外一个作战计划,希特勒还想对付苏联。
 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文章图片

但是为了避免双线作战,他首先要在西线这块取得一定的优势才行,所以在“海狮计划”执行之前,希特勒其实是曾多次拉拢过英国的,不过被英国给拒绝了。
这就陷入了一个矛盾,西线作战陷入僵持,而且对纳粹德军不利,东线的苏联暂时还不能动,否则就势必会重演一战时期的双线作战,那么咋办?
相信大多数人所想到的肯定是增加兵力,先想方设法打下英伦三岛稳定局势再说,毕竟这个时候的德国,还远远没有用出全力,应该还是有不少底牌的。
而且这个时期的纳粹德国,其实和苏联的关系还不是那么僵,并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文章图片

苏联曾和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因为早在1938年,在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以后,还想继续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国公民的利益为借口,想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让出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面对扩张势头正劲的纳粹德国,正常来讲欧洲多数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不是吗?
可事实却是并没有,欧洲很多国家并没有选择联合压制,而是选择了以保全自身利益为主,这还不算完,同时还想方设法的把苏联推向了德国的对立面。
也就是所谓的“慕尼黑阴谋”,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同意的情况下,英、法、意三国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纳粹德国。
 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文章图片

结果不出意外,纳粹德国的目标是苏台德地区吗?显然不是,直接就于次年3月,以苏台德地区为跳板,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并成立了一个受纳粹德国保护的斯洛伐克共和国。
面对这种情况,苏联自然是不能忍,捷克斯洛伐克都没了,那么剩下的想都不用想,肯定就是苏联,唇亡齿寒的道理苏联不可能不懂。
 海狮计划|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西线陷入僵持状态,为何还选择双线作战?
文章图片

所以出于对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苏联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与英、法、意联合,而是来了一波反向操作,于1939年8月与纳粹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宣布暂时保持中立。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在德国开始正式拉开二战序幕,对法国以及后续的英国展开进攻之时,暂且先不考虑英国能不能被拿下,只要英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颓势,苏联和德国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
虽然看起来还是对纳粹德国不利,但就整个二战前后的世界格局而言,“打不过”和“能打过而不想打”完全就是两个概念,这可都是未来谈判的筹码呀。
只要德国能压制住英国,并在后续与英国展开“和平谈判”,那么苏联其实还是没有什么撕毁协议的理由,纳粹德国也就能暂时从西线抽身,扭头继续展开对苏联的侵略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