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网|小城五景记(上)-北纬网(雅安新闻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小城五景记(上)-北纬网(雅安新闻网)
雅安新闻网|小城五景记(上)-北纬网(雅安新闻网)
本文插图

打铁街上仅存的一家铁匠铺 罗光永 摄影
杨青/文
每个人的记忆都有模糊的时候 , 你越抽丝剥茧 , 想弄得一清二楚 , 其结果往往一塌糊涂 。 在县城住了多年 , 现在离开它 , 隔了一层薄薄的时空 , 记忆却像一湖静水 , 骤然澄澈了 。
老家叫荥经县 , 名字经常被人念错 , 会将“荥”字念作“Xing” , 荥阳的荥 。 秦末汉初 , 刘邦项羽争天下 , 两人打累了 , 曾以鸿沟为界 , 划定地盘 。 鸿沟在哪儿?就在荥阳 。
但在这里 , “荥”字得念“Ying” 。 荥经之名是明代就有的 , 但在明代之前的战国时期 , 就以“严道”的大名屹立在广袤的川西 。
川西人的性格 , 掺着任性与洒脱 。 直接的佐证是 , 解放前本地多袍哥 , 他们有句口头禅“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 意思是“你得耿直 , 关键时刻你不能掉链子 , 要撑住场子” 。
但在平常日子里 , 却没那么多惊天动地 。 人们要生活 , 生活需要一个空间 , 而这个空间就是县城 。
打铁街
打铁街是个绰号 。
【雅安新闻网|小城五景记(上)-北纬网(雅安新闻网)】就如人一样 , 从小到大 , 难免会被各种绰号包围 。 只不过 , 有的绰号属恶作剧 , 叫来令人厌烦 , 有的绰号则带着赞美 , 让人喜欢 。 打铁街这绰号 , 应属于后者 。
打铁街在荥经县城西面 , 现在的路标上 , 这里属人民路西一段 。 但如此费事的叫一条街 , 不符合荥经人爽利的个性 , 即便时事迁移 , 人们也依旧称这里为打铁街 。
民国时 , 小县处在茶马古道要冲上 , 一段时期内 , 政府又大张旗鼓搞公路建设 , 不少铁制品用量激增 。 一来二去 , 街上竟冒出多家铁匠铺子 , 叮叮当当的打铁业 , 也成了整条街的产业支柱 。
兴盛的反义词 , 必然是衰败 , 打铁街的诸多铁匠铺就相继衰败了 。 如今 , 铁匠这个词 , 几乎被冷藏 , 在商品化社会中 , 人们也不再需要铁匠 。 作家莫言有篇小说叫《月光斩》 , 里面有个神奇的故事——某个铁匠家庭 , 父子三人为打制一把旷世宝刀而先后殒命 , 结果令人唏嘘 , 故事更让人称奇 。
我见过不少铁匠 , 但从没见他们打过什么宝刀 , 刀倒是有 , 只不过是镰刀 , 是菜刀 。 在打铁街 , 如今只有街西头还仅存一家铁匠铺 。 主人姓朱 , 人称朱铁匠 。 朱铁匠打铁 , 他故去的爹也打铁 , 到他儿子这代 , 依旧打铁 。 三代人 , 在近百年的时间内 , 守着一方炉火 , 叮当作响 。
中国人的审美意趣 , 向来追求冲淡平和 , 萧瑟淡远 。 一身腱子肉的铁匠 , 挥汗如雨的打铁画面 , 是不能引起人们关注的 。 历史上 , 魏晋名士嵇康曾做过铁匠 , 但他也没有坚持下去 。 世人说到铁匠 , 也只说这是世间三大最苦职业之一 。 长久以来 , 铁匠躲在一个角落里 , 为铁器时代做着贡献 , 为冷兵器的历史奉献汗水 。 他们能见诸史册者 , 却唯有欧冶子、干将等寥寥数人 。
打铁街的铁匠铺 , 靠父子二人支撑 。 儿子四十五六 , 是个黝黑的中年汉子 , 打铁的活计他全包圆 。 老子七十开外 , 打铁早没了气力 , 但嘴巧、面善 , 最适合去市集卖刀 。 每日清晨 , 风箱一拉 , 火苗窜出 , “铛铛铛”的打铁声就会准时响起 。 选铁、下料、抽刚、开钢口、加刚、磨刀……十几道工序 , 上万次捶打 , 一千多度的高温 , 只为一把菜刀的横空出世 。
雅安新闻网|小城五景记(上)-北纬网(雅安新闻网)
本文插图

打铁街
铁匠铺的吵闹 , 衬托着打铁街的静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