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三叉戟》穿过油腻的烟火,令人精神一振

在双男主“耽改剧”(由耽美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霸屏的当下,电视剧《三叉戟》一下子推出了三位男主,还是很吸睛的 。只是,这三位爷都是被岁月风干得透透的老腊肉了 。
显然,这是一个关于前浪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升迁无望、调到警保处干后勤等退休的“大背头”崔铁军,跟领导闹矛盾后愤而自请下沉基层派出所的“大棍子”徐国柱,长期泡病号、一心想跳槽下海的“大喷子”潘江海,这三位当年号称“三叉戟”的业务骨干,因为种种因缘际会重回一线,携手侦破一起重大经济犯罪 。剧情设置是典型而传统的侦探剧,故事走向虽跌宕而仍在套路中,但《三叉戟》吸引观众、赢得佳评也是无疑的,是近年来最为成功的公安精品剧之一,被认为“打破了年轻观众不爱看中年大叔戏的伪命题” 。
《三叉戟》之所以好看,在我看来,原因首先是有一个优质而成熟的文学底本 。一般观众接触一个新剧,大概总是要先问一句这说的是什么故事 。剧情当然是评价一部剧作重要的标准与要素,只是这个常识性的道理,现今唯流量论的制片方却未必肯明白 。本剧改编自吕铮同名长篇小说,吕铮是著名的公安作家,长期接触公安一线实务,因此其笔下的公安干警形象尤其立体且丰满,侦查情节特别曲折而真实,整个故事显得十分接地气,可信又可亲 。“三叉戟”这三位主角,并不是刻板印象里同类型作品常见的“高大全”形象,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甚至缺陷:大背头沉着冷静,是经侦的高手,却有点腹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大棍子疾恶如仇,却急躁冲动,还十分大男子主义;大喷子是预审专家,号称手下没有零口供案件,却庸俗市侩,满嘴跑火车……这样的人物设置非但没有贬损英雄的形象,反而因其真实与可爱,愈见其高大 。同样的,在探案过程中,没有百科全书式的超强大脑,也没有睥睨江湖的绝世神功,甚至连电脑都用不利索的三位大叔从未有过“大人真乃神人也”般的迎刃而解,而是抽丝剥茧、步步为营,甚至时时遭遇挫折,连办案用的公车和设备都让人给偷了,这样的情节设计则更让观众感佩警察的艰辛与不易 。
【剧情|《三叉戟》穿过油腻的烟火,令人精神一振】而在剧情走向上,不同于传统侦探剧或警匪剧单一的警察抓坏人套路,《三叉戟》的视角更加广阔,观照到“三叉戟”的亲情、爱情与友情,以及他们在单位与年轻人及领导关系的微妙交织,共同构成破案主线之外推动剧情流动的辅线,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厚实而丰富 。
在剧情建构上,《三叉戟》最超越常规的则是聚焦于三名中老年警察身上,着力把“大叔”的生活写真,把“大叔”的形象画活,这殊为不易 。所谓的“青春偶像剧”,拍得幼稚一点、狗血一点,尚且还能靠颜值和流量敷衍一二;但观众面对那一张张松弛而油腻的老脸,势必更加挑剔,因此中老年主题的电视剧在剧情上更加不容闪失,这就是市场客观规律 。这并非没有失败的前例 。而《三叉戟》的剧情则将中年大叔之烦恼铺陈得淋漓而细致,情场上惊艳了时光的激情早已褪去,顶多剩一些温柔了岁月的陪伴;家庭生活也早就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与为稻粱谋的无奈所充斥;职场上更是面临晋升的玻璃天花板,甚至三位老警官传统的办案手段都时时面临信息化犯罪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 。尽管英雄无悔,却也有脾气、有情绪、有牢骚,也会流汗、流泪、流血:《三叉戟》的剧情,显然更有生活、有内容、有温度 。这一点,在当下的电视剧市场,显得尤为可贵 。在我看来,所谓编剧,得把剧情编得圆融甚至精彩,才能为剧作的成功奠定一个坚实的地基,没有这个基础,单凭流量拉动的作品,不过是空中楼阁,终究无法称其为一部优秀甚至合格的电视剧作品 。
作品讲的是当今电视剧市场潮流之外的三个警察大叔的故事,因而本剧的选角也注定无法走流量小生的常规典型路线,而是请陈建斌、董勇与郝平三位老戏骨担纲 。于是,鱼尾纹和法令纹取代了青春颜值,过高的发际线取代了华丽拉风的秀发造型,松垮膨隆的肚腩也取代了让人血脉贲张的八块腹肌 。然而,三位大叔用其炉火纯青的演技,展现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将皮囊虚化成并不重要的浮云 。一句台词,一个眼神,甚至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都传神地将人物性格演绎到位 。崔铁军的临大事有静气与目的导向性人格,徐国柱的刚毅果敢、宁折不弯,潘江海的圆滑世故、软弱迁延都透过三位演员的表演,准确而生动地外化与诠释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