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

窑洞 , 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 , 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 , 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 。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 , 黄土层非常厚 , 有的厚达250米 , 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 , 凿洞而居 , 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
陕北窑洞的形式靠崖式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 , 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 , 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 , 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 , 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 , 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 。 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 , 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 , 形成一个四合院 。 人在平地 , 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 , 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 , 有土墼土坯拱窑洞 , 也有砖拱石拱窑洞 。 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 能够自身独立 , 又不失窑洞的优点 。 可为单层 , 也可建成为楼 。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
陕北窑洞的特点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 。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 , 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 , 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 。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 , 挖窑洞作民居 , 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 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 , 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 , 有斜坡道出入 。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 , 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 , 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 , 远远望去 , 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 , 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 , 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 , 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 , 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 , 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 , 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 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 浅谈陕北窑洞的形式与特点
陕北建造窑洞 , 最早应该始于周代 , 半地穴式 。 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 , 就是现在的土窑 。 明朝中叶 , 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 。 明末清初 。 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 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 。 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人类自结束筑巢而栖的高空生活后 , 择洞而居成为繁衍生息的最佳途径 。 洞穴定居标志着人类利用大自然跨入了新的纪元 。 陕北窑洞则是人类定居方式的活化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