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的角度|行长先生,您需要一张券商牌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剑的角度》(ID:wangjianzj0579)
王剑,CFA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业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客座教授
本文节选自研究报告(为使行文完整而略有补充)
《工商银行深度报告:大象之舞:工行的转型之路》
2019年10月28日
一、大象转身
过去 , 学界、业界有过“金融体系之争” , 即一国应该选择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还是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亚洲习惯上分别称之为间接金融、直接金融) 。 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金融体系 , 有历史因素(比如建国之初当时的主要金融服务是些什么内容 , 之后也不可能完全推倒重建) , 也有当下的现实因素 , 而现实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哪种体系更能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 。
换言之 , 选择哪种金融体系 , 并不是金融服务业(即金融服务的供给方)的一厢情愿 , 还要看需求方——最大客户实体经济——的具体需求 。 因为 , 不同金融体系下的各种金融服务与产品 , 是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结构的 。 而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 金融服务的种类也要随之变化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 全球经历了一轮接近半世纪的经济增长期 , 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释放 。 而几次技术进步引领了产业升级 , 形成了一种国家之间产业梯度转移的现象 。 即 , 美国成为全球的科技进步龙头 , 每次他们取得技术进步并实现产业化后 , 便将旧的产业转移至其他地区 , 比如早期亚洲日本和四小龙等承接了传统制造业、电子产业等 。 然后 , 产业再逐步转移至中国大陆 , 最终在中国大陆建立了全面的工业体系 , 成为制造业大国 。 目前 , 产业梯度转移还在进行中 , 有些低端制造业已经从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 , 而中国大陆也在努力谋求进一步的产业升级 。
产业梯度转移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 , 一方面是各国追求更高产业增加值的动机 , 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了之后 , 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等上升导致原有产业盈利微薄 , 从而不得不转移至更廉价的地方去 。 因此 , 是主动、被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产业梯度转移是全球的动态视角 , 如果只从一个地区的视角来看(也就是只盯住转移过程中某一环节) , 就是“产业升级”现象 , 将老的产业转移出去 , 将新的产业转移进来 。 我国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之后 , 这个产业升级料将加速 。
而这个产业推陈出新的过程中 , 往往会对金融服务业带来考验 。 因为 , 实体经济是金融服务业的客户群体 , 金融服务的种类要适应、满足客户的需求 。
【王剑的角度|行长先生,您需要一张券商牌照】产业升级过程中 , 新老产业交替 , 而一般规律是:越是处于创新、成长等初级阶段的产业 , 其风险越大(当然其未来的收益空间也越大) , 未来现金流越不稳定 , 可抵质押的物品越少 , 越不适合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低风险债权融资 , 更多需要投资银行等服务 。 随着这些产业逐步成熟 , 风险变小 , 现金流变稳定 , 可能会有一部分陆续成为贷款客户经理的座上宾 。
王剑的角度|行长先生,您需要一张券商牌照
本文插图

因此 , 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点上 , 银行需要考虑如何与时俱进 , 介入资本市场业务 , 想方设法满足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 否则就会错过一个时代 , 错过未来 。 而且 , 这里的银行主要是指大银行 , 因为小银行可能只需要找到特色领域即可(比如精耕细作当地小微企业的特色银行) , 不一定会参与全部产业 。 因此 , 可以说 , 在产业升级背景下金融服务如何随之升级 , 是摆在大银行面前的课题 , 并且绝无可能绕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