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之痛:在路上之后的凯鲁亚克( 二 )

等到《在路上》终于出版之后 , 虽然没有像金斯伯格的诗歌那样成为禁书 , 但在文学圈 , 它遭遇了一致的差评 。 杜鲁门·卡波特就曾经有过一句著名的评价——那不是写作 , 而是打字 。 人们认为凯鲁亚克的即兴写作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 。

偶像之痛:在路上之后的凯鲁亚克。


偶像之痛:在路上之后的凯鲁亚克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66号公路》(第一季)剧照

改变发生在一篇《纽约时报》的评论上 。 一位名叫吉尔伯特·米尔斯坦的评论家在《纽约时报》上刊发了一篇书评 , 夸赞这本小说“在一个强劲的时尚瓦解人们的注意力和挫钝人们的感受力的时代里 , 它作为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出现了 , 它的发表自然堪称历史性大事” 。 同时 , 米尔斯坦在这篇书评里还将凯鲁亚克树立为“垮掉的一代”中最具标杆性的人物 。 问题从这里开始便出现了 。

2

“垮掉”的人设

公众眼中的人到底是谁

兴奋的凯鲁亚克开了一箱香槟 , 庆祝自己成功的时刻 ,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之后降临到他身上的会是什么 。 在此时 , 好友艾伦·金斯伯格给他提过建议 , 希望他谨慎对待“代表人物”这类头衔 , 这会给他添加偶像的约束 , 限制其行为自由 。

凯鲁亚克意识到这一点也好 , 或在兴奋中陷入盲目也罢 , 之后的事情都并不取决于他的选择 。 《在路上》成为畅销作品后 , 媒体开始对凯鲁亚克进行源源不断地报道 。 各家报社都派出采访人员对凯鲁亚克进行采访 , 但最后成文的稿子却和对话内容大相径庭 。

采访人员们模糊了凯鲁亚克在文学上的观点 , 而将访谈的精彩部分设置为“多找几个女人”之类的观点 。 他们竭力将凯鲁亚克塑造为符合“垮掉”一词的人设 , 丝毫没有理解凯鲁亚克其实是这群人中最保守的一位 。 据朋友回忆 , 在接受了四五次采访后 , 凯鲁亚克终于不堪重负 , 他像个吓坏的孩子一样躲在床上 , 声称自己患了重病 。 为了逃避 , 凯鲁亚克开始喝得烂醉 , 不愿面对媒体歪曲的文章——然而这恰好又是媒体想要的:酗酒烂醉的“垮掉”作家 。 于是 , 又冒出了几篇新的人物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