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谈搭建生态圈,生态变现力你会算吗?( 五 )


所以有:
月度GMV2=月均付费资源方2×每付费资源方抽佣付费额
需要说明的是 , 这两种付费深度是完全不同的 , 对于平台的依赖也是完全不同的 。 如果资源方仅仅是想在平台上获取流量、获取信息、获取简单服务 , 其本身并不会将交易放在平台上 , 平台仍然仅仅是一个交易中的辅助工具 。
因此 , 企业基于这个薄弱的资源在线基础 , 讲述的商业模式故事就不够性感(这从GMV上就可以看出) 。 反之 , 如果资源方愿意把交易搬到平台上的 , 则证明其对于平台的功能必然有强烈需求 , 商业模式的故事就有无限可能 。
人人都在谈搭建生态圈,生态变现力你会算吗?
本文插图
一个生态里为用户或商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包含了若干资源 , 但我们始终应该进行“二分法”的划分 , 即分为“主要资源”和“周边资源” 。 前者是生态里的“基石物种” , 对应“月均付费资源方2”;后者是生态里的“周边物种” , 对应“月均付费资源方1” 。 正因为如此 , 前面“资源池”的评估中 , 我们也应该将其分为两类资源方来进行评估 。
至于划分的方法 , 还是与商业模式定位有关系 。 在估值之前 , 一定要首先明确这门生意主要提供的是什么资源供给 , 这也是很多企业喜欢去误导公众和专业投资者 , 以支持它们口中“高估值”的地方 。 所谓“主要资源” , 有两条铁律不会骗人:

  1. 标准1:在平台上“交易规模最大”或“付费额度最大”的一种业态;
  2. 标准2:在解决方案中用户或商户最核心的一种资源诉求 , 能够黏合其他资源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
每类资源都有可能成为主要资源 , 打造出生态里的基础业态 , 但不同业态的收益空间是不一样的 , 这决定了项目的基础价值 。 至于什么资源能够成为主要资源 , 则与企业的基因有关 。 企业的基因又是来自企业一路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性 。 举例来说 , 顺丰曾经想通过“嘿客”渗透到零售领域 , 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 因为它们还是物流基因而非零售基因(商流基因) 。
在SR矩阵里 , 两类资源方的付费率和ARPPS都很重要 , 都能够支撑项目的估值 。 第一类资源方(基石物种)的数据决定了这个生态的主体价值 , 是生态稳定的基础;而第二类资源方(周边物种)的数据决定了这个生态的扩展价值 , 是生态繁荣的基础 。 当两类资源的付费率和ARPPS都能够清晰呈现时 , 生态的变现力也就一目了然了 。
上述现状指标都是可以明确观测到的 , 对于未来的空间 , 则需要通过商业模式的逻辑来推算 。
对于未来变现力的预测 , 还是采用互联网商业模式传统的三大收费模式(即广告、抽佣、服务)进行估算 。 与估算用户资产的未来变现力不同 , 由于我们已经明确定义出了未来潜在“资源池”的潜在资源方 , 所以每类潜在资源方可能产生的三大收益都是相对明确的 。 这种估算方式更加精准 , 而不仅仅是一种虚拟的可能性 。
#专栏作家#
穆胜 , 微信公众号:穆胜事务所(ID:hrm-yun)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 知名管理学者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 , 管理学博士 , 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创始人 , 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组织转型研究专家 。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 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