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谈搭建生态圈,生态变现力你会算吗?( 二 )

  • 物流——无论是进料还是出料 , B类企业都是类似需求 , 这类商业模式即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 , 3PL) 。
  • 技术流——将其需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Know-How(技术诀窍)标准化为技术并进行赋能的商业模式 , 例如钉钉、纷享销客等;另外 , 分布式制造实际上也是一种技术流(分布式生产力)的供给 。
  • 资金流——面对B端用户导入资金流 , 实际上就是企业级金融的商业模式 , 例如小微贷等 。

  • 人人都在谈搭建生态圈,生态变现力你会算吗?
    本文插图
    二、生态价值解析
    商业生态应该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自循环”;其二是“多物种” 。
    一般来说 ,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再纷繁复杂 , 也不过是上述业态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整合 。 所以 , 当我们描述一个商业模式时 , 必须清楚两点:其一 , 基于什么流量池(需求);其二 , 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形成的解决方案(供给) 。
    只要这两点说清楚了 , 商业模式是什么就一清二楚了 。 事实上 , 前者是相对容易说清楚的 , 而后者却需要具体分析 , 不同业态之间的聚合会产生不同效果 , 形成不同的变现力 。 我们需要更加理解商业生态(business eco-system)的逻辑 。
    商业生态应该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自循环”;其二是“多物种” 。
    1. 自循环
    所谓“自循环” , 是指在商业生态内 , 从流量导入 , 到需求分解 , 再到需求满足 , 是一个能够反复实现的循环 。 某些商业模式是不能实现自循环的 , 比如某些单次收割的流量电商模式 , 仅仅瞄准用户对于低价的需求 , 导入劣质产品满足这类需求 。 其结果是用户体验被伤害 , 离开平台 , 商户自然也无利可图 , 最终也会离开平台 。
    当然 , 也有另一个说法是 , 需要消费降级的用户群更大 , 这就是中国商业环境的现状 。 如果从这个角度说 , 这种商业模式也能实现“自循环” , 也是成立的 。
    在一个良性的商业生态里 , 平台两侧或多或少都有同边网络正效应、跨边网络正效应和换边效应 。
    “换边效应”是指供需两侧的角色开始互换 , 例如 , 货运领域的不少司机都会自己拉入同伴 , 一起组队去承接甲方的运力需求 , 这个过程中他们变成了需求者;原来作为需求者的用户或商户开始去为自己所在的群体提供资源 , 变成了供给方 。 例如房多多的商户流量池里 , 明星房地产经纪人在学会了如何使用平台的赋能工具之后 , 开始变成明星大V , 制作UGC的内容视频 , 这个过程中他们变成了供给者 。
    2. 多物种
    所谓“多物种” , 是指在商业生态内 , 具备各类满足用户需求的角色 , 相互之间能够聚合成各类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 满足长尾分布的用户或商户需求 。
    解决方案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 随着流量池需求的不断提升 , 互联网商业生态里的各类物种会相互整合 , 自动形成若干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 在这个过程中 , “高维供给”吃掉“低维供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
    例如 , 第三方物流服务只是单纯提供物流服务 , 而当服务延伸到协助处理一些衍生问题 , 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时 , 就进化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 即“第四方物流” 。 整体来看 , 单纯的产品会被基于产品的服务吃掉 , 基于产品的服务会被整体解决方案吃掉 。 所以 , 我们把各类供给都用“解决方案”来描述 。
    这种业态上的整合是互联网生态出现的基础 。 只要涉及其是几种业态的整合 , 流量池就出现了“复用” , 成本自然降低;而由于提供的是解决方案 , 用户体验自然提升;另外 , 无论是用哪种形式(控股、参股、联盟、交易等)进行整合 , 交易成本也会被大幅降低 。 如此一来 , 商业模式的价值就开始出现爆发 , 平台自然可以滋养更多的物种 , 商业模式内部就会出现更多的“自循环” , 生态就可以抵御外部的各类风险 , 可以生生不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