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趣史|为何剑退出战场后更加多彩,东汉末年:佩剑、掷剑、比剑、舞剑( 五 )


3.短兵属性限制应用场景 , 产生更精巧的剑术体系
在十八般兵器中 , 剑属于短兵 。 剑形体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剑主要用于近身攻击 。 在早期战场上 , 需要通过盾牌掩护 , 贴近有弓矢和长兵器的对手 , 再突然发起攻击 。 在战国至汉代的剑术比试当中 , 剑虽然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 , 剑身拉长 , 普遍出现了90cm左右的短剑 , 但攻击半径仍远不如戈、矛、戟等长兵器 。 剑法中有“枪剳一线 , 剑走一偏”之说 , 技法讲究抢外门移步换形 , 奇进奇出 , 避免与敌正面相持 。
《吕氏春秋·剑伎篇》说击剑是“以短入长,倏忽纵横之术也” 。 庄子在《说剑》中对剑术理论总结为:“夫为剑者 , 示之以虚 , 开之以利 , 后之以发 , 先之以至 。 ”可以解释为 , 击剑的关键 , 首先是把弱点暴露给对方 , 是使对方以为有可乘之机 , 然后向对方快速发起攻击 , 以抢先击中对方 。 比如在曹丕与邓展的第四次比试中 , 曹丕就是故意贸然深进 , 似乎给对方一个破绽 , 待引得邓迎前时 , 曹丕乘机后移步法 , 正中邓之前额 。 因此 , 发挥剑体较短、灵活轻巧、腾挪转向的优势 , 讲究技法、快速攻击成了汉代剑术的一个主要特点 , 反手反肘拗劲为上 , 攻防在于腕部的灵活 , 悠忽纵横 , 以短乘长 。 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精细的剑术体系 。
虎符趣史|为何剑退出战场后更加多彩,东汉末年:佩剑、掷剑、比剑、舞剑
文章图片
清代武术家吴殳 , 在《手臂录》提到“剑器轻清 , 其用大与刀异” , 由于剑器轻盈的特点 , 剑术更易于展现飘逸优美的舞蹈艺术 , 在后世形成了剑舞表演等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 展现出剑文化别样的韵味 。
四、小结
东汉年间 , 由于炼钢技术的发展和骑兵兵种的繁荣 , 剑逐渐退出了兵器史的舞台 。 但从西周至东汉期间 , 剑已经孕育出多样丰富的文化内涵 , 在东汉后闪耀出更加多彩的文化光芒 , 代表着更有分量的权力威仪 , 诞生了更加精巧的技术体系 , 这与剑诞生以来的直平形态、短兵属性和剑尖特点紧密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