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危机:科技巨头会毁掉我们的生活吗?( 三 )
因此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高科技企业分了更大一杯羹 , 而社会其余成员(如普通消费者)的处境却更加艰难 。 例如 , 史泰博(Staples)已经被证明可以得知在特定邮政编码区域的居民区附近是否有与其类型相同的商店 , 如果该地区没有的话 , 史泰博就可以对网上订单收取更高的费用 。
保险企业也同样知道客户的邮政编码 , 并且会根据邮政编码收取不同的保费 。 它们不仅根据客户的邮政编码收取不同的费用 , 而且利用市场势力榨取更多利益 。 事实上 , 像上述这样通过邮政编码区别定价的案例主要针对的是少数族裔 , 因此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经被证明是施行种族歧视的新道具 。
21世纪的数字经济扩大了企业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影响力 , 使它们可以轻易地找到消费者的弱点 。 例如 , 人工智能可以辨别出容易对赌博上瘾的人 , 人们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去拉斯维加斯或者就近的赌场(赌博) 。
正如社会学家泽内普·图费克奇反复强调的那样 , 人工智能可以利用人们对诸如新鞋、手提包或者海滨旅行等非理性的渴望 , 向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 , 导致人们大肆挥霍金钱 , 使感性的自我压倒理性的自我 。
本文插图
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在他的研究中描述了人们内心中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斗争的过程 。 新技术放大了人类软弱的一面 ,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近乎完美地洞察人类的弱点 , 并据此调整未来的战略方向 , 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利益最大化 。
大数据在很多科研领域中也十分有价值 。 一家基因企业收集的数据越多 , 它就越有能力分析一个人的DNA , 并检测出某些特定基因序列 。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倾向于尽可能多地收集个人数据 , 拒绝将这些数据分享给其他人 。 从下面一则故事中可以看出 , 在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中 , 生命的凋亡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附带损害 。
“人类基因组计划”始于1990年 , 是一个致力于破译人类基因序列的伟大国际工程 。 该工程于2003年圆满结束 。 但是一些私人企业意识到 , 如果它们能走在这个项目的前面 , 就可以将破译出来的基因编码申请专利 , 进而牟取暴利 。
例如 , 犹他州的麦利亚德(Myriad)公司获得了BRCA1和BRCA2两种基因的专利 , 并开发了一项基因测试技术来检测这两种基因的携带者 。 这项检测十分有价值 , 因为携带这些基因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概率很高 。 麦利亚德公司开始漫天要价 , 诊断费用从2500美元涨到4000美元 , 后者相当于整个基因组测序的成本 。
高昂的价格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 , 但麦利亚德公司的诊断不仅价格昂贵 , 其检测技术也和其他所有测试技术一样并不完美 。 与此同时 , 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号称结果更准确的检测技术 , 他们愿意以低廉的价格向公众提供基因诊断服务 。
而作为该专利的“拥有者” , 麦利亚德公司却不愿意他们这么做 。 它之所以拒绝 , 并非仅仅因为利润受到损失 , 而是因为它需要数据 。
幸运的是 ,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 。 分子病理学协会起诉了麦利亚德公司 , 协会认为天然的基因是不应该获得专利保护的 。 2013年6月13日 , 在一次历史性的判决中 , 美国最高法院一致做出裁决 , 否决了麦利亚德公司的基因专利 。
自那以后 , 基因诊断检测的价格下降了 , 而且质量上升了 。 这个例子将专利对技术创新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得淋漓尽致 。
本文插图
当然 , 为了摸清客户的偏好 , 以便于榨干每个客户的最大价值 , 企业必须掌握大量数据 , 这意味人们会丧失个人隐私 。
推荐阅读
- 青年|汕头华侨试验区探索以人工智能、5G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 数据流|比亚迪M6用诊断仪无法读取TCU数据流检修
- 技术编程|如何利用数据库进行世界史研究
- 行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城市教育大脑以“ AI+ 大数据”为核心 , 引领教育变革
- 行业互联网|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气象报文,人工智能助推编发自动化
- 人工智能|哈工智能布局“AI+ROBOT”生态圈
- 人工智能|马斯克宣布,脑机接口公司将在下月重磅更新,赛博格将成为现实?
- 人工智能|敏捷开发框架的开发运用之智能办公管理系统的开发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上车就是聊天唱歌?TA还能给你有温度有情感的陪伴
- 行业互联网,云计算|赛伯乐携手华为(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聚焦AI前沿,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