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岛国的海权竞逐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岛国的海权竞逐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IC Photo)
高林/文
岛国的自我想象
日不落帝国、七大洋的统治者 , 在我们后人眼中仿佛是英国的宿命 。 《深蓝帝国:英国海军的兴衰》作者本·威尔逊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充满性戏剧性场景的刻画 , 让全书变得像是一首颂扬日不落帝国曾经辉煌的骑士纪功诗 。 作为大陆边缘的岛国 , 迈向无垠的波涛用航线联通世界 , 国旗所到之处贸易随之而来 , 仿佛是英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 但这样的判断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摆在眼前的反例:远东的日本是亚欧大陆另一端的岛国 , 英国的地缘特征它几乎都有——在陆地角逐当中落败 , 身处大陆边缘、面对着无垠的大洋 。 但日本却一直到19世纪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扮演另一个英国 。 这是为什么呢?
【经济观察报|岛国的海权竞逐】不列颠群岛和日本列岛看起来很相似 , 一个在大陆的西端一个在大陆的东端 。 但其实它们却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 不列颠群岛最核心的位置是面向大陆的 , 天气晴朗时法国加莱海岸上的人们可以看见不列颠的白垩岩;英国淳朴的农民当然也可能看到海对岸 。 这让不列颠的人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作为“海岛之民”的处境 。
这种感受与心态其实和近临大陆所带来的种种现实的影响——贸易、入侵、劫掠或者征服一样重要 。 在农耕社会里生活的绝大部分人 , 活动空间其实都微不足道 。 一个人清晨徒步出发 , 临近正午时 , 他就已经走到了命运给他划定的界限 。 在整个人生里 , 他跨过这道界线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 世界太广阔 , 而人又太过渺小 。 当他在天际线上看到另一片土地的时候 , 那种向往、和对未知的思索能让一个人认真思考自己的处境 。 从这一点出发 , 就能明白为什么在本书的开头 , 威尔逊谈到英国人总是喜欢在他们的古地图里把整个不列颠画得支离破碎 , 把河口夸大成海峡 , 把河道夸张成海湾 , 把不列颠地图画得更像是一片彼此孤立的群岛 。 风景带给每个人以主观印象 , 主观印象又反过来夸大了风景 。 “岛国之民”的感受由此潜移默化地成为英国迈向“海上霸主”的原动力 。
而反观日本就会发现 , 其实日本在历史上具备本书所谈论的促使英国人迈向海洋的大部分因素 。 但日本不但没有像英国那样行动起来 , 它的历代统治者反而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统治的土地看作是一片小小的袖珍“大陆” 。 因为从地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日本列岛看作是一个爱尔兰和斯卡帕湾面向大陆的不列颠 , 也就是说把不列颠群岛顺时针旋转九十度 , 它在地理上就很像日本了 。
日本列岛的核心地带要么面向广阔的、无法逾越的太平洋 , 要么就被濑户内海所环抱 。 在追求雅趣的千年帝都“平安京” , 隔着帷帐和屏风窃窃私语的朝廷贵族们其实根本听不到涛声 , 对他们来说日本是一片大陆 。 以畿内平原为核心 , 划分为七道的“天下” , 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小小的唐式帝国 。 在这个帝国里只有那些生活在被视为“镇西之绝国”的九州的“边民” , 才能偶尔看到远方的大陆 。 他们的这一发现当然不能打动京都的朝廷 。 即使处在日本的东北一端的奥州 , 藤原氏建立起自己的霸权后 , 被后世的学者认为从东北亚的贸易里获利颇丰 , 他们也依然想要为自己打造一座东北的“平安京” 。 在群山环抱的平泉 , 奥州藤原氏幻想自己统治着一片大陆——就像京都的朝廷 , 在群山环抱的“帝国”坐拥自己的“天下” 。 他们一样热衷收集“唐物” , 喜欢大陆出产的白瓷 , 贸易对他们来说只是生活的点缀 。
生活在不列颠群岛上的人们被触目可见的风景推动 , 投身于贸易和海上探险 , 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海上争霸 。 从这种“岛民”的自我认同里 , 就能明白为什么英国人喜欢说海军对任何一个强国来说都是奢侈品 , 只对英国来说是必需品 。 因为英国是一个想要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不可得的国家 。 与英国漫长的海上纷争相比 , 日本的沉默和落后其实反而是一种幸运 。 在苦难的年代 , 能够安然入睡的人是有福的 。
推荐阅读
- 经济观察报|每个心中都有一条唐人街
- 经济观察报|百年爱玲:做天才,做女人
- 青岛要闻|说说历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门票的那些事儿
- 经济观察报|合肥做对了什么?一座城市的赌约赌的是恒心和耐力
- 经济观察报|【深圳记忆】激荡四十年·蓝色机遇盐田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
- 心底的小城|为什么说日本地铁,是岛国女性的“噩梦”,宁愿步行也不愿意坐?
- 经济观察报|丰田在华进入纯电动扩张期 一汽丰田20万辆天津新基地开建
- 哲雄|又欲又纯!岛国竟然给情趣娃娃拍了一部爱情电影
- 经济观察报|李国庆:我写东西经常是酒壮怂人胆
- 今日必看|最小岛国曾经可媲美沙特阿拉伯,却由于“鸟粪”,导致危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