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陈先达:行走在思想与时代之间( 四 )
《走向历史的深处》出版30多年来,多次加印和再版,成为国内许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指定必读学术经典文献 。
在马克思历史观研究方面,先生在后来的哲学论著中,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和热点问题,阐释了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目的性,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历史的价值评价和道德评价等问题 。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
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阐释
直面问题是先生一贯的研究特点和写作风格 。他常说:“哲学家不是社会的旁观者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写作倾注了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思考 。他围绕中国的历史发展、现代化道路和文化等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了《问题中的哲学》《中国百年变革的重大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等著作,特别是近年来又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数十篇极有思想深度或理论分量的长文,产生较大反响,显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社会担当和思想魅力 。
先生对中国问题的现实关注和哲学阐释具有鲜明的特色 。
首先,坚持宽广而深远的问题视域 。每个时代都蕴含着特有的根本矛盾,这种矛盾在哲学意识中表现为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 。没有离开时代的问题,也没有不存在任何问题的时代 。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它的时代,而把握时代就要研究时代的问题 。先生主张把关系中国发展的整体和全局的重大问题纳入哲学研究的视野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是当代中国最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题 。
其次,主张把中国发展问题纳入历史辩证法视野中来考察 。先生阐述了中国历史百年变革的辩证法,指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又具有重要的历史转折,既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乃至激化,又取决于革命政党或执政党和自觉的革命精神或改革精神 。历史的辩证法往往表现为历史的连续性、内在关联性和因果制约性 。中国近百年的历史逻辑表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个阶段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要从规律性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受历史辩证法规律支配 。中国历史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变革,是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性质的变革 。
再次,对文化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文化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向问题相联系的 。“在中国,不同道路之争,其深层体现为不同文化之争 。”早在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道路之争与文化之争就联系在一起,曾经出现过“文化保守主义”“全盘西化论”和革命文化论之间的论争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随着重新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随着全球化和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关于中国道路的争论再度兴起,出现以三个“化”为特征的文化理论的争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儒化”和“西化”的争论 。“如果不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把握这三个‘化’的本质,就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缺乏文化自信 。”
冯友兰曾经引用《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之句来概括治学使命,受此启发,先生立意“以‘旧邦新命’为解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争论之谜的一把钥匙” 。他主张站在社会形态更替的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和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时,绝不能忘记社会形态变革这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 。既要看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变革中国社会,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获得强大力量 。
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是一个整体 。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导,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能把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简单归结为某一家,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它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我们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资源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们重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但更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一元性的认同,这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思想文化黏合剂 。”
推荐阅读
- 聚融网|提前还清贷款,特别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你适合提前还清贷款吗?
- 广州人的“体检报告”\n每百名老广就有8个查出这些问题
- 毛晓彤|毛晓彤《平妖传》改编自罗贯中小说,质量没问题,关键就看演技了
- 设计|走在互联网科技最前端,伟创力第二届创新日硕果累累
- 许可|“季子越”被严惩!“许可馨”们背后问题值得深思!
- 蓬佩奥再诋毁中国抗疫,外交部:向中国甩锅推责解决不了美国当前的问题
- 当上太子|康熙最宠爱的是八皇子,为何却传位给四皇子,雍正解释了这问题!
- 徒步|在徒步旅行中,一般都是如何解决洗澡问题的?
- 男子|大白天父女俩正牵着手走在纽约街头,一男子从车内开枪将父亲杀害
- 韩媒:韩国国防部重申韩美从未讨论调整驻韩美军规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