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她们挣脱了什么,才终于能够“乘风破浪”?这一次,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她们挣脱了什么 , 才终于能够“乘风破浪”?这一次 , 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
文汇报|她们挣脱了什么,才终于能够“乘风破浪”?这一次,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
本文插图

连日来 ,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制霸热搜 。 火爆的关注度 , 是一众自带流量与话题、个性鲜活且各异的30+女明星带来的 , 更是女性的年龄焦虑、身份认同、价值实现等一连串社会“痛点”引发的 。 看着节目中的姐姐们逆风飞翔、实力圈粉 , 太多观众直呼:“我好像没那么害怕变老了 。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 凭什么让人追慕?30岁以后 , 当所有的可能性不断退却 , 还可以怎样越过时间 , 越过自己 , 光芒万丈 , 活得漂亮?这样一种精神能够如何鼓舞屏幕前每个平凡的你我勇往直前?本期“阅读” , 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 , 一些或许不那么标准却能予人启发的答案 。
——编者
文汇报|她们挣脱了什么,才终于能够“乘风破浪”?这一次,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
本文插图

聚焦女性自我实现的电影《时时刻刻》
直面年龄的增长
不同人生阶段赋予的东西各不相同 , 但就其价值和带来的满足感而言没有什么区别
青春太美——它代表着热血与理想 , 让人“永远热泪盈眶” 。 那么年龄上的30+、40+ , 甚至50+呢?伴随年龄增长的 , 有一种身体机能上不可逆的衰退 , 也有一种被称为“中年危机”的心理焦虑 。
早在14世纪 , 但丁在《神曲》的开篇第一句就已悄然揭示“中年危机”: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 , 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 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径 。 对于这样一种危机 , 人民邮电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自定义人生》一书更是为人们描摹出一幕幕具象可感的图景:我们重回原生家庭 , 却搞不定与父母的沟通问题;我们倾注热情和爱 , 却发现自己完全搞不定一个孩子;亲密关系进入油盐酱醋中 , 开始变得风雨飘摇 , 一点小事都可能引发冲突;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 ,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开始下降 , 曾经稳步上升的职业发展开始遭遇瓶颈 , 每走一步都更加艰难……
文汇报|她们挣脱了什么,才终于能够“乘风破浪”?这一次,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
本文插图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
难道这意味着人到了中年后 , 就看不到想象的空间 , 丧失了梦想的自由?青春值得艳羡 , 但不必膜拜 , 年龄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 , 也绝非一件坏事 。 不少书籍都在提醒我们 , 需要意识到不同人生阶段赋予的东西各不相同 , 但就其价值和带来的满足感而言 , 并没有什么区别 。
美国心理治疗师梅尔·施瓦茨曾在《可能性法则:量子力学如何改善思考、生活和爱的方式》中指出 , 中年危机只是一次中场休息 , 让我们能重新获得生活中的主导权 。 也有人称 , 貌似危机的焦虑中年 , 是我们与自己的内在相联系的呼唤 , 是发展完整人格的呼唤 , 是寻求人生意义的突破 。 它意味着即将开启自我心智成长的新旅程 。
在人生长河中 , 中年属于发展心理学中的“成年期” 。 这个时期常常被认为是整个人生的黄金阶段 , 因为——此时的人们既不像婴幼儿与儿童时期那样稚嫩 , 也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被问题和矛盾缠绕 。 李娟娟在《心理学入门:匪夷所思的98个心理学实验》中告诉人们 , 成年期的人格发展比较稳定 , 成年期的中年人还认为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控制感比以前有所增强 。
文汇报|她们挣脱了什么,才终于能够“乘风破浪”?这一次,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
本文插图

这种增强 , 或许来源于阅历的沉淀 。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在《老去的勇气》中提到过这样的切身体会:2011年开始 , 他花了四年时间翻译柏拉图最广为人知的著作《提麦奥斯篇》 , 彼时 , 他已经放下希腊语十多年了 。 翻译时 , 岸见一郎竟然发觉对于书中的内容 , 自己理解得远比年轻时深刻 , 这或许要归功于人生阅历 。 放下希腊语的那段时间 , 他也恰巧一直在学习阿德勒心理学 , 这有助于加深对柏拉图的理解 , 就像是解答几何问题时 , 有了辅助线 。 他在书中坦言:“迄今为止 , 自己学过的、体验过的、积累下来的东西汇聚在一起 , 就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我们成长到不再关心他人的评价 , 能做到纯粹地体会学习带来的喜悦 , 并且 , 比起年轻时 , 对事物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 这就是衰老带给我们积极的一面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