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也许就没了后来的亡国之祸了,如若汉元帝晚年心狠一点的话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也许就没了后来的亡国之祸了,如若汉元帝晚年心狠一点的话】公元前23年8月22日 , 西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诸侯王定陶王刘康去世了 , 他的去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西汉政坛或者皇室的巨大波动 , 一切似乎如普通诸侯王去世那般 , 过眼云烟的飘散了 。 但回到定陶王刘康本身 , 他则是带着遗憾离世的 , 回想当年若不是棋差一招 , 也许刘康就不会与皇位失之交臂了 ,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该是自己的总归还是自己的 , 生前没如愿登基为帝 , 死后他的儿子帮他做到了 , 刘康去世后 , 西汉皇室又经历了哪些巨变呢?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也许就没了后来的亡国之祸了,如若汉元帝晚年心狠一点的话
文章图片
汉元帝一生拥有三个儿子 , 定陶王刘康是其第二子 , 自从刘康出生 , 汉元帝就对刘康表现出了异常的喜爱 , 刘康也不负汉元帝所喜爱 , 长大后多才多艺 , 且又懂得音乐声律 , 汉元帝以之为奇 , 器重程度又增加几分 , 再加上刘康的母亲傅昭仪(傅昭仪不是旁人 , 她年少时是上官太后的女官 , 一直照料上官太后的起居 , 有了这个先天条件 , 傅昭仪展现的所谓气场深深吸引了汉元帝刘奭)一直深受汉元帝的宠爱 , 汉元帝渐渐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也许就没了后来的亡国之祸了,如若汉元帝晚年心狠一点的话
文章图片
汉元帝的太子不是别人正是汉成帝刘骜 , 刘骜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乃是他嫡皇孙的身份 , 在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 , 刘骜出生了 , 对于皇孙的到来 , 处于晚年的汉宣帝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喜爱 , 他不仅为这个嫡皇孙取名 , 还经常把刘骜带在身边 。 之后随着汉宣帝的病逝 , 汉元帝的登基 , 刘骜也渐渐长大了 , 不过长大后的刘骜并没有获得汉元帝的喜爱 , 一来刘骜太不争气了 , 整日沉迷于玩乐之中 , 对于汉元帝所托之事 , 办理的马马虎虎;二来刘骜的母亲王皇后王政君也不受汉元帝宠爱 。
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一方多才多艺 , 母亲受汉元帝宠爱 , 是时 , 傅昭仪子定陶共王有材艺 , 子母俱爱幸 。 一方表现的马马虎虎 , 母亲也不受宠 , 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 , 母王皇后无宠 , 两方对比之下 , 无怪乎汉元帝有了更换太子的打算 。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也许就没了后来的亡国之祸了,如若汉元帝晚年心狠一点的话
文章图片
不过想更换和能不能更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 当汉元帝流露出这种想法时遭到了大臣史丹的反对 , 史丹的背景不可谓不深 , 史丹的祖父史恭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亲哥哥 , 汉宣帝未发迹时全靠史家的帮扶照顾 , 汉宣帝登基后 , 史丹的父亲史高深受汉宣帝器重 , 汉宣帝临终前曾托孤于史高 , 史高病退后 , 史丹因为是旧臣和父亲外戚的身份也深得汉元帝的宠信 , 因此当史丹以刘骜幼年时深受汉宣帝宠爱的理由提出反对意见时 , 汉元帝犹豫了 , 这一拖就拖到了汉元帝病重时 。
公元前33年 , 汉元帝病重 , 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 , 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 。 如此关键时刻 , 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将希望寄托到了史丹身上 , 史丹以贴身宠臣的身份入宫探望汉元帝 , 待到汉元帝身边无人时 , 史丹打起了感情牌 , 他声泪俱下的为太子刘骜求情 , 说到动情处竟以死谏汉元帝 , 他说:“审若此 , 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 不奉诏 。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汉元帝的性格史书写的很明白“优游不断” , 在史丹动情的劝说下 , 汉元帝怅然叹息的说:“吾日困劣 , 而太子、两王幼少 , 意中恋恋 , 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 。 且皇后谨慎 , 先帝又爱太子 , 吾岂可违指!””说完汉元帝又指定史丹为托孤大臣 , 他说:“吾病浸加 , 恐不能自还 。 善辅道太子 , 毋违我意!”自此太子刘骜的地位才彻底稳固 。 当时若有重臣站出来为定陶王刘康发声 , 也许汉元帝就会改变注意了 , 可惜的是无人发声 , 汉元帝自己又不能直白的提出 , 最终定陶王刘康也只能阴差阳错的与皇位失之交臂 , 对此史书用了这几个字来表达当时刘康离太子之位的距离 , 其言:王少而爱 , 长多材艺 , 习知音声 , 上奇器之 。 母昭仪又幸 , 几代皇后太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