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国|4年规模暴增200倍!“准清盘”基金变百亿爆款,一人拉动全公司一半业绩


券商中国|4年规模暴增200倍!“准清盘”基金变百亿爆款,一人拉动全公司一半业绩
本文插图

随着基金行业的强弱分化加剧 , 中小基金公司对单一基金经理的高度依赖风险正在提升 。
一只仅剩下5500万元、随时可能清盘的基金 , 在一位“菜鸟基金经理”的带领下 , 净值从1元到2元 , 再到6月19日的3元 , 规模在4年时间内猛增200倍 , 占据全公司一半的规模 , 这对基金公司和基民而言究竟是喜还是忧?
业内人士认为 , 在超大型基金公司的持续碾压下 , 中小基金公司持续面临对关键人员、单一基金经理的高度依赖风险 , 尤其对一只百亿规模的基金而言 , 基金经理几乎是基民投资的全部信仰 。
净值增长拉动百亿级基金诞生
6月19日 ,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旗下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净值再次突破3元 , 这是一只投资运营别具一格的公募基金产品 。
区别于通过新基金发行、银行力推的方式 , 募集一只百亿级的基金 ,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似乎完全是靠业绩 , 在短期之内就实现了规模的飙升 。 根据信达澳银基金披露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3月底 ,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旗下的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 , 其资产规模已高达116亿 。
要知道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已成立近15年 , 而该公司截至2020年3月底的公募基金产品总规模也仅220亿 , 基金产品数量38只 。 这意味着 ,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这一只基金的规模就占到了该基金公司全公司规模的50%以上 。
显然 ,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对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 , 已经构成了重大依赖 , 存在潜在的公司经营风险 。
重大依赖风险是衡量公司经营稳定的重要指标 。 监管部门在2019年3月就IPO相关问题解答时指出 , “发行人来自单一大客户主营业务收入或毛利贡献占比超过50%以上的 , 表明发行人对该单一大客户存在重大依赖 。 但是否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 应重点关注客户的稳定性和业务持续性 , 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 在此基础上合理判断 。 ”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基民和机构 , 也就成为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的单一大客户 。 此外 , 监管部门对拟IPO企业对关键人员的重大依赖风险也非常关注 。
事实上 , 不管是监管部门抑或是普通投资者 , 在审查和选股时 , 通常对重大依赖风险都格外关注 , 尽管信达澳银基金公司既非需要IPO , 也并非股票 , 但作为一家基金公司 , 对产品客户的重大依赖仍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
值得一提的是 ,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事实上也构成了对关键人员的重大依赖 。 而当一家基金公司对关键人员构成重大依赖时 , 基金公司本身、基民的利益都可能面临潜在的风险 。
核心人员重大依赖风险猛增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发现 , 截至2020年3月底 ,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旗下新能源产业基金的规模高达116亿 , 而在2016年12月份 , 这只基金的规模还仅为5500万 。 也就是说 , 这家小基金公司旗下的“不知名基金” , 在不到4年时间内 , 基金规模增长了200倍!
“也正因为这种奇迹般的增长 ,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凭借一只基金就基本保证了该公司的生存 。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对此评价 , 这只基金在过去的4年内 , 按照业内正常水平 , 要么清盘 , 要么维持几个亿的规模 , 如此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现如今的基金总规模可能也就100亿 , 生存可能都难以为继 。
从5000万元做到116亿 , 不到4年增长200倍 , 这只基金是怎么做到的?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发现 ,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实现这种增长奇迹 , 几乎完全依靠一位叫冯明远的基金经理 。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在2015年6月底开始发行 , 一个月后募集资金2.87亿 , 当时A股已处于牛市的末尾 。
一个月后 , A股开始持续暴跌 , 到2015年12月底 , A股谈虎色变 , 全市场的基金净值大幅走跌 。 在这种背景下 , 刚成立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遭遇巨额赎回 , 规模从2015年7月的2.87亿骤降为2015年12月底的0.95亿 , 之后规模继续下降 。 到2016年10月底时 ,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基金因为亏损 , 赎回进一步增加 , 规模仅剩下5500万元 。 从2015年7月到2016年10月底时 , 彼时的基金经理是尹哲、柴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