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中国金融》|建立更紧密的产融协作关系( 二 )


我国产融结合的状况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 ,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开始进入金融业 。 2000年后 ,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 新型金融业不断兴起 , 并得以快速发展 。 各类企业对进入金融行业兴趣更加浓厚 , 产融结合成为我国很多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潮流 , 产融结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很多企业成立了财务公司 , 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广泛参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投资 。 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很多大型企业 , 拥有各类金融牌照 , 金融业务成为很多大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
我国企业直接投资甚至控制一些金融机构 , 形成了我国产融结合的鲜明特色 。 一些企业在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如一些大型企业在银行股份制改造时成为这些机构的战略投资者 。 很多企业在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如对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机构的发起设立 。 很多企业在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的重要股东后 , 会深入参与金融机构的决策和运作过程 。 可见 , 实业企业对我国当今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 对提升我国金融业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 当然 , 各企业参与投资金融机构的意图各有不同 , 有些企业将投资金融业视为企业转型的机会 , 有些企业将入股金融机构作为寻求利润突破的一种选择 , 也有些企业试图利用对金融机构的控制进行政策套利或非正当盈利 。
我国产融结合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 。
从微观层面看 , 比较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 战略组合风险 , 一些企业盲目拓展业务边界 , 导致集团业务范围过宽 , 金融业务的发展并没有成为其内生竞争力提升的手段 。 集团对投资非主业缺乏适当的管控能力 , 过多的金融机构投资可能带来新的经营风险 , 主营业务竞争力因此会受到影响 。 财务杠杆的风险 , 产业资本和金融企业形成复杂的股权关系 , 容易造成账面资产虚增很快 , 实际资本金不足 , 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 如德隆系曾经利用其控制的10多家金融机构形成复杂的融资链条 , 最后导致集团整体财务杠杆不可维持 。 近年来 , 海航的多元化业务扩张 , 并不断偏离主业 , 导致财务杠杆无法维持 。 内部交易风险 , 关联企业与金融机构间交易信息不透明 , 或者在对金融机构形成实际控制力之后 , 频繁地开展所谓的资本运作 , 实行有目的的资产转移 , 导致金融机构的巨大亏损 , 如明天系对其控股的包商银行的所作所为 。
从宏观层面看 , 主要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 。 首先 , 规避宏观调控政策 。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常涉及对金融机构融资的行业限制 , 很多企业通过直接持有金融机构 , 可能会规避这些授信限制 , 或者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安排绕道调控政策 , 一些企业通过信托、基金公司的通道业务、发行理财进行融资 , 从而绕过监管 , 影响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 许多房地产企业持股银行后 , 不仅突破行业授信的调控政策 , 同时 , 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体系的联动效应提升 , 加剧了市场的系统脆弱性 。 其次 , 产融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 。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趋缓 , 很多实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属行业的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 。 相比之下 , 自2000年后 , 我国金融业迎来了黄金发展的十多年 , 资产规模、利润增长很快 , 金融业似乎更加有利可图 。 很多企业力图通过投资金融业 , 实现业务转型 。 不少企业金融板块收入超过主营业务板块 。 传统主业缺乏投资 , 竞争力下降 , 实体经济发展受到负面冲击 。
建立更加合理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从国际上的案例看 , 实体企业投资金融业务只有在更好地服务主业的情况下 , 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 我国产融结合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 既有积极作用 , 但前述问题也不可小视 。 金融机构、企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 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未来产融关系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