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消费研究小组|凌岚:母语是随身携带的祖国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凌岚:母语是随身携带的祖国
南京消费研究小组|凌岚:母语是随身携带的祖国
本文插图

像所有新移民一样 , 上世纪90年代初到异国时 , 凌岚也曾经历过彷徨、挣扎——“一文不名 , 自成一国” , “一种消极的自由状态 , 你的存在无人关心 , 无人知道 , 周围世界跟你没有关联 。 ”
陌生的环境、孤立的状态 , 催生着海外华人的书写欲望 。 当从颠沛和艰辛中逐渐安顿下来 , 选择用母语抒写乡愁简直是本能 。 于是 , 有了这部以20年移民生活为基底的中短篇小说集《离岸流》 。
凌岚出生在南京 , 中学就读于金陵中学 , 高考考了南京市文科类第一名 , 被北京大学中学系录取 , 1991年本科毕业 , 当年年末抵达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州 , 就读于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系 , 两年后读完硕士课程 , 又去往纽约继续读书 , 读的是当时学费最低的纽约城市大学商学院 。 纽约城市大学那时的学费只要5700美元一年 , 而且还有奖学金 。 1997年拿到商学位后 ,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对冲基金里做CFO 助理 , 后来跳槽做过公司财务、中后台市场分析等等 , 过了十多年平淡无奇的白领生活 , 生儿育女 , 日复一日 。 目前 , 她住在康涅狄格州靠近纽约的郊区 , 这里属于纽约大都市地区 , 居民很多在纽约上班 , 从事金融业和媒体演艺业 , 有律师、基金经理 , 也有电视片制片人、演员 , 而她现在“坐家” , 全职写作 。
2010年 , 因为家人回国工作 , 凌岚曾举家搬到北京 , 她不上班 , 有大块的自由时间 , 也是从这时起 , 她重新拾起中文写作 。 她给财经网写过财经博客 , 也做过电视剧写手 。 那是一个侦探剧 , 一个大学同学做剧本统筹 , 他把一季的剧分包给不同的写手 , 每人承包两到三集的故事 。 初稿出来后 , 同学请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编剧高手给她们改剧本 。 “现在回想起来 , 那是我受到的最好的文创训练——故事发展逻辑、情节、节奏、剧情转折的频繁程度 , 都开始有了明确的意识 。 ”凌岚说 。
南京消费研究小组|凌岚:母语是随身携带的祖国
本文插图

这段编剧生涯随着凌岚离开北京迁居香港而告一段落 。 在香港 , 她偶遇北岛 。 那时北岛正在主持“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 凌岚帮诗歌节译诗 , 于是又译了两本诗集 。 这两本诗集在香港和内地都有出版 。
编剧和翻译这两件事 , 是凌岚中文写作的开端 。 在香港住了两年以后 , 她和家人再次回到美国 。 2013年有了微信 , 文青们纷纷开始写公号 。 凌岚认为 , 微信公号的诞生是推动海外华人写作的最关键的一个技术因素 。 与她同时期的海外作者 , 李一楠、二湘、陆蔚青、陈谦、张慧雯、施玮等等 , 都是因为公号写作而互相认识、互相阅读 。 国内的文学期刊在北美组稿 , 也是通过微信联系 。 出版社、杂志社的微信推送 , 让他们这些四散在地球上的人 , 能在第一时间读到自己和别人发表的作品 。 微信公号推动了中文的地球村 。
像所有的“移民一代”那样 , 在融入异国的过程中 , 凌岚也经历过最初的彷徨和挣扎 , 无钱、无绿卡、英文不通、对异国一无所知、孤独、没有人说话……“每一种难都可以随着时间捱过去 。 但除了最后一种——孤独 , 始终如影随形 。 ”她说 。
“一文不名 , 自成一国” , 凌岚引用德里克·沃尔克特的诗句概括普通人在被连根拔起移植到新世界后的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自由状态’ , 你的存在无人关心 , 无人知道 , 周围世界跟你没有关联 。 ”
陌生的环境、孤立的状态催生了凌岚的表达欲望 。 2015年开始 , 她给腾讯大家写专栏 , 议题与现实紧密相连 , 围绕美国大选、教育、女性、移民等热点新闻写一系列文章 , 后来结集出版 。 近几年“终于”写小说 , 犹如井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