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曼铁骑|二战德国空军的航空机枪和机炮


谢尔曼铁骑|二战德国空军的航空机枪和机炮
文章图片
在1933年至1945年间 , 德国空军列装了多种型号、口径各异的航空机枪、机炮作为飞机的进攻武器和防御武器 。 为了达到最佳的杀伤效果 , 这些枪炮的口径不断增大 , 威力越来越强 , 甚至将某些口径超过30毫米的大口径火炮也搬到了飞机上 。 对战斗机、攻击机来说 , 机载枪炮主要作为固定式前射武器布置在机翼、翼根、引擎中轴和引擎整流罩上部 , 有时需要安装射击协调器 , 也有以枪炮吊舱的方式加装在飞机上;对于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来说 , 机载枪炮主要作为活动式防御武器安装在机身各处 , 比如座舱或吊舱内的活动枪架上 , 有人操纵炮塔或无人遥控炮塔内 。
在战争爆发时 , 德国空军主要的机载武器是MG15、MG17型7.92毫米机枪和MG/FF型20毫米机炮 。 MG15/17型机枪均是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 , MG15设计于20年代 , 30年代初期列装 , 是当时德国空军轰炸机、侦察机的标准防御武器 , 以活动机枪形式安装在飞机上 , 使用75发弹鼓供弹 , 尽管在1940年底之后就被性能更好的机枪取代 , 但其生产和使用一直持续到战争末期 , 至1944年1月 , 官方产量是17648挺 。 MG17型机枪于1936年列装 , 是德军战斗机的标准固定前射武器 , 射速略高于MG15 , 采用500发弹链供弹 , 广泛装备各种作战飞机 , 产量达24271挺 。
1937年以后 , 德国空军认识到小口径机枪难以给大型飞机造成足够的损伤 , 于是以瑞士厄利孔公司的FF型20毫米机关炮为基础开发了MG/FF型机炮 , 采用60发或90发弹鼓供弹 , 装备Bf109、Bf110等战斗机和部分轰炸机 。 不过 , MG/FF并不是一件理想的武器 , 射速低、初速慢、备弹少 , 弹道性能与MG17型机枪差异明显 , 使得战斗机难以发挥两种武器的集火优势 , 尺寸较大 , 不适合安装在引擎中轴位置 。 尽管如此 , MG/FF型机炮仍然在战争初期赋予了德军战斗机优于对手的火力优势 , 当时欧洲各国战斗机仍以7.7~12.7毫米机枪为主要武器 。
谢尔曼铁骑|二战德国空军的航空机枪和机炮
文章图片
(上图)He111型轰炸机的机组成员在操作机首的MG15型7.92毫米机枪 , 使用150发鞍形弹鼓供弹 , MG15型是德军轰炸机的标准武器 。
谢尔曼铁骑|二战德国空军的航空机枪和机炮
文章图片
(上图)Bf109E型战斗机引擎上方安装两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 , 这种武器是战争初期德国空军战斗机的标准前射机枪 。
在1940年底之后 , 德国空军对机载武器进行了升级 , 提高火力 , 以摧毁愈加坚固的敌军目标 。 MG15型机枪逐渐被高射速的MG81型7.92毫米机枪和大威力的MG131型13毫米机枪所取代 。 MG81是毛瑟公司以著名的MG34型通用机枪为基础开发的 , 1940年列装 , 重量比MG15略轻 , 使用弹链供弹 , 虽然初速稍低 , 但射速高达1600发/分钟 , 双管型的MG81Z达到3200发/分钟 , 能够提供极为密集的防御火力 , 从而取代MG15成为战争中后期德军飞机的标准防御武器 。
但是 , 7.92毫米枪弹杀伤力偏弱 , 大口径机枪成为德国空军的必然选择 , 这就是1940年装备的MG131型13毫米机枪 , 由莱茵金属公司研制 , 使用弹链供弹 , 13毫米枪弹的重量是7.92毫米枪弹的三倍 , 但具有相近的初速和弹道性能 , MG131的尺寸又与MG17型接近 , 这使得MG131既能作为防御武器取代MG15 , 也能作为进攻武器替换MG17 , 性能与美军著名的勃朗宁M2型12.7毫米机枪相当 。
谢尔曼铁骑|二战德国空军的航空机枪和机炮
文章图片
(上图)虽然MG/FF型20毫米机炮的性能并不理想 , 但在战争前期仍普遍装备德军战机 , 图为Fw190型战斗机主翼外侧的MG/FF型机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