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爆款基金“炼成”迷局:渠道加持下的“赎旧买新”现象调查
本文插图
编者按:
近日 , 作为行业出身的监管者 , 洪磊作别基金业协会代表着公募基金一个时代的结束 。 在监管任期内 , 他掀开了基金黑幕 , 规范重塑了行业 , 倡导价值投资 。 当前公募正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 规模站上17万亿 , 产品突破7000只......
同时 , 资管新规给金融机构回归主动管理、规范运作划定了跑道 , 强调合规透明运作的公募行业 , 迎来了财富管理大时代开启的好时候 。
然而 , 基金业仍存在影响投资者利益、触动监管合规红线、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公募发展中的“高冷化” , 离真正的以投资者服务为中心还有很大的差距 。 经济观察报推出系列策划报道“公募进化论” , 反思和求变 , 为了更好的出发 。
经济观察报 采访人员 洪小棠基金也“炒新”?
今年春节以来 , 虽然A股市场先抑后扬持续震荡 , 但公募发行市场上动辄上演一日售罄、按比例配售戏码 , 频频诞生爆款基金 。
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统计Wind数据发现 , 今年春节以来至6月18日的合计权益类(含股票、混合)新发基金的发行总份额达5149.50亿份 。 其中股票型基金合计发行约107只 , 合计发行份额约1391.12亿份 , 平均发行份额13.00亿份;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约206只 , 合计发行份额达3758.37亿份 , 平均发行份额18.24亿份 。
然而采访人员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数据计算发现 , 今年春节后至5月底权益类基金合计增长约为3584.29亿份 , 这意味着在爆款基金频现的前5个月 , 权益类市场的规模份额“未升反降” 。
对此 , 采访人员多方获悉 , 爆款基金的背后 , 除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资金追逐赚钱效应之外 , 亦隐藏着渠道机构“积极”引导基金投资者不断“赎旧买新”的潜规则 。
赎旧买新常态化
爆款基金频出 , 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还在“未升反降” , 其原因与部分基金投资者的“赎旧买新”有关 。
对此 , 采访人员采访多位公募市场人士获悉 , 这一现象一直存在 , 一些银行理财经理会鼓励投资者赎回原本持有的老基金 , 再去认购新发基金 。
为何银行喜欢卖新基金 , 甚至会劝客户赎旧买新?采访人员从一位公募渠道人士处了解到 , 银行代销基金时 , 销售费用(认购费、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全部归代销渠道即银行 , 管理费及赎回费分成则需谈判 。 “新基金一般认购费是不打折的 , 比如主动权益类基金 , 基金公司与银行之间管理费五五分成 , 按普遍1.5%的管理费计算 , 那么银行每年0.75%的管理费轻松到手 , 而如果劝客户赎旧买新 , 则至少一年可以让每位投资者认购2次新基金 , 这样认购费、赎回费又能重复拿走 , 管理费也不会少 。 ”上述公募渠道人士进一步表示 。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总监对采访人员透露 , 从营销激励上 , 银行确实更有动力做新基金的首发销售 。 不过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 , 银行这样的做法能够实现也与基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有关 。
【经济观察报|爆款基金“炼成”迷局:渠道加持下的“赎旧买新”现象调查】“很多投资者仍然有着早年投资的固有思维 , 认为买新基金类似打新 , 所以一旦持有的基金净值涨幅达到一定标准 , 就会获利了结 , 重新认购新基金 。 ”该销售总监表示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部分银行渠道会设置止盈线 , 一般预期收益率水平分别为:股票基金10%以上 , 债券基金5%以上 。
事实上 , 早在2013年8月 , 监管层就曾修改并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 将偏股及混合型基金赎回费 , 按照不同的赎回期限 , 设置一定的比例 , 计入基金财产 , 此外 , 对持有期限过短的资金 , 还将收取一定比例的惩罚性赎回费用 。
推荐阅读
- 基金|不止新基金有爆款 绩优老基金也在二次爆发
- 基金|富国中证军工指数分级B净值上涨5.83% 请保持关注
- 中国基金报|A股狂拉2.6%,保险股涨停!中芯国际却崩了,网友:越来越像中石油?
- 基金|人保沪深300指数净值下跌3.17% 请保持关注
- 基金|富国体育B份额净值上涨4.17% 请保持关注
- 美通社头条|华科精准获美敦力中国基金战略投资 | 美通社
- 债基|选好基金后,什么时候应该买入?什么时候应该卖出?
- 中证网|兴全轻资产混合董理:投资组合就是基金经理的世界观
- 基金|借势科创板 基金“年考”成绩亮眼
- 基金|直击您的痛点,归凯的新基金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