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爆娱闻|中国人已经离不开它了,才20年

汶川的桃坪镇 , 317国道穿城而过 。
这几年每到5月份 , 道路两边都会摆满了当地农户种植的樱桃 , 从去年开始 , 种了2亩甜樱桃的龙姐已经不再去路边摆摊了 , 她的樱桃基本都在网上卖出去了 , 镇子里的很多人最近也学会了直播带货 。
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 , 在最繁华的西单商圈 。
去年 , 老方把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手机卖场的招牌摘了下来 , 换上了京东便利店的牌子 , 上货渠道也换成了京东掌柜宝 。
相比于17年前就开始在京东做电商的张奇 , 龙姐和老方都只是电商新人 , 但是 , 站在龙姐和老方背后数以亿计的农户和小商户 , 他们又都是电商的初代玩家 。
今年的6月18日 , 京东选择在他第17个店庆日赴港上市 , 在很多人眼里 , 这是一个结果 , 从十几年前力排众议自建物流到今年疫情期间凭借自建物流脱颖而出 , 京东的慢功夫终于被认可;但是 , 如果你站在整个中国商业化进程以及人类第二次机器时代变革的大周期时间线上 , 京东今天所站立的位置 , 其实只不过是个起点 。
任何世界 , 都有一个开始 , 也都有一些开疆拓土的初代玩家们 。
01
张奇:
京东二十载 , 初代目的坚持一直都在
“会打字吗?学过计算机吗?”
17岁的张奇被问得有点紧张 。 这是他第一次找工作 。 一年前 , 他从老家来到北京 。 在叔叔介绍下 , 他来到中关村的一家小办公室面试 。 发问者正是刘强东 。
2000年8月2日 , 张奇加入京东 , 成为第一位正式雇佣员工 。 当时 , 电脑和互联网在中国普及率还不高 。 张奇开启京东生涯的时段 , 也恰赶上了一段中关村悲喜交加的岁月 。
“那个时候的状态就是乐呵呵的”
2001年初 , 美国纳斯达克股票狂跌导致全球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大裁员 , 快速成长的中关村也深受波及 。 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南区100多家中小企业 , 无力承受高昂租金 , 纷纷要求退租 。
京东处在“暴风眼”中 , 那个时候的主营产品刚好就是电子产品零售 。
看起来和其他中关村销售业务类似 , 但京东初入行 , 还是展现出了不同操作思路 。
对多数用户而言 , 电子产品相对技术门槛较高 , 一旦出问题 , 要维修并不容易 。 张奇记得 , 刘强东常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 催张奇快点推进售后维修:“上次那批货件修好了吗?什么时候能修好?好了吗?还没好?”
产品厂商售后体系繁琐 , 维修流程很长 。 刘强东接受不了这种速度 , 一天催几次 。 这逼得张奇开始自己动手 , 学习维修 。
这意味着 , 张奇和同事们增加了更多工作 。 一周工作七天 , 从早8点到晚上9、10点 , 业务涉及库存盘点、送货、搬货、打扫卫生、记账、维修售后……
公司周末是休息的 , 但柜台往往周末生意好 , 大家都想再多卖几单 , 自发工作 。
柜台调货时 , 老板往往给两家供货方打电话 , 谁送得快 , 就用谁的货 。 为提升效率 , 张奇会亲测计算自行车载货时的速度 , 实验自行车怎么才能载更多的货 。 搬运新货时 , 大家伙还会比赛谁搬得多 。
刚开始进入这行 , 京东就具有了之后常被人提及的“互联网思维” 。 他们在用户服务和需求前提下 ,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速度 。
随着业务快速发展 , 京东经常更换更大的库房 。 银丰大厦的一个小篮球场大的库房半年就满了 。 一场历时三晚的全员搬仓开始 。 张奇和其他男同事都光着膀子 , 穿着短裤搬 。 搬累了 , 就躺在压扁的纸盒子上歇着 , 等着同事去买啤酒 。
早爆娱闻|中国人已经离不开它了,才20年
文章图片
苏州街银丰大厦
结果 , 被派去买啤酒的同事自己喝多了 , 没办法 , 一群人还得去把他抬回来 。
“那个时候的状态就是乐呵呵的 , 每天都很开心 , 就喜欢 , 搬库房也喜欢 , 看着这个公司一天天地在成长、壮大 , 就是喜欢 。 个人的利益 , 自己的小心思都没有 , 就是非常简单 。 ”回忆起创业那段历史 , 张奇常用到乐呵、喜欢、开心等词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