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运动女生翼装飞行意外身亡引热议 极限运动背后的致命风险( 三 )


类似的案例还在重复上演,2013年7月,圣彼得堡的帕维尔·卡申坠落在人行道上,因为他试图在16层楼高的建筑物上进行后空翻 。当时他站在宽约三英尺高的楼顶水泥台上,请朋友全程拍摄,记录自己表演特技的酷炫时刻,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段离世前最后的影像 。这位专职跑酷艺术家的死亡让大家唏嘘不已,被他创造出来的诸多突破性跑酷特技,也只能被尘封在粉丝们的记忆中 。
脸书上,有网友说这是“勇敢的跳跃”,并通过跑酷团体献上哀思 。但卡申的父母却并不这么想,他们在悲痛之余允许拍摄者将儿子的照片放到网上,除了接受悼念,更希望引起年轻人的警醒,别让悲剧再发生 。
法国人大卫·贝尔创立跑酷运动时有着美好的初衷,他希望人们调动自身的第六感,通过运动来增强身心对紧急状况的应变能力,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加专注,突破恐惧,并战胜自己 。大师吕克·贝松担任编剧的电影《暴力街区》上映后才真正掀起跑酷的热潮,引来年轻人争相模仿,不过大概他们也没想到这项极限挑战会带走这么多年轻的生命 。
极限运动的本质仍在于通过运动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但一味地玩命寻求刺激,则会适得其反,以极限运动为名的高空挑战并不值得盲目模仿 。
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保平安
近年来极限运动导致了许多悲惨的伤亡,各国的统计数据提醒着人们去关注速度与激情背后的致命风险 。
瑞士国家新闻广播的报道称,在瑞士每年有约184人死于危险的体育运动,受伤人数高达40万,而这些危险的活动大多发生在山区 。2018年,徒步导致了46名瑞士人丧生,29人在攀岩中遇难,水中运动也造成了29人殒命 。对临海国家新西兰来说,潜水是危险高发运动,新西兰水上安全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西兰共有10人死于潜水事故,其中自由潜水4人,水肺潜水5人,浮潜1人 。
为了应对风险,联合国早在1988年就制定了《潜水作业规范》,告知人们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潜水的操作规范 。这份守则提供了有关管理实践、保险、雇佣条款、医疗标准、培训标准、探险计划、潜水计划以及呼吸气体和呼吸系统安全等多个方向的指导建议 。
即使是在极限运动开展多年的美国,对于运动员的跳伞资质也制定了严格的规范:想要长期从事这项运动,需要考下美国跳伞协会颁发的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书;学习危险性高、难度大的翼装飞行前,除了必须完成200次以上的高空跳伞,还需要通过安全课程和理论考试 。
想要给自己的滑雪水平一个认证,成为拥有执照的运动员,在世界各国也有着不同的流程与标准 。美国滑雪指导员协会拥有60年的历史和约3万名滑雪指导员,对各式滑雪都可以进行认证,并根据不同人群细分出9门考试,包括双板、单板、有障碍人士双板、有障碍人士单板、越野滑雪、屈膝旋转式滑雪、儿童专家、成人专家、自由式专家,任何想要取得资质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 。加拿大的认证方式则有些不同,它们的职业指导员滑雪联盟将滑雪者资质划分为1-4级,针对的人群既包含一级的零基础客人,也有想拥有四级培训师资格的专业人士 。
可见无论在哪个国家,参加何种项目的极限运动,都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来保证专业水准;同时,认真遵守运动规范条例,也有助于规避风险 。
为了应对极限运动可能带来的伤亡,保险产业应运而生 。针对专业运动员,国家队大多会为他们集体投保,例如美国奥委会和残奥委员会为所有符合资格的国家队运动员及其家属设立了专门的意外保险计划,不仅涵盖比赛和训练中的意外,也能保证受伤的运动员可以获得最佳护理 。
但对于个人来说,则需要在行前自己投保,比如为滑雪项目设立的专业保险不在少数,价格和保险范围也有所不同 。然而并非所有极限运动都像滑雪一样具备可供选择的保险,跑酷由于风险性高,通常就不被包含在意外伤害保险范围之内 。
做足功课、行前计划是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