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作者陈琦|85后创业卖盲盒,年赚4亿:揭秘盲盒经济,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工资( 五 )
有个著名的“宜家效应”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
很多人特别喜欢宜家的家具 , 不仅仅是因为便宜 , 还有“投入增加”的心理因素 。
宜家的很多家具 , 都需要客户自行组装 。 你投入体力和脑力劳动自己组装家具 , 就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喜爱 , 继而给它赋予更高的价值 。
一个人对事物的投入越多 , 就越有可能认为它更有价值 , 就越可能与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 , 容易为自己过去的行为寻找理由 。
因此 , 当你买了第一个盲盒 , 大概率不会就此收手 。 当你买了一套 , 可能还会凑第二套 。 当你享受了一次端箱的快感 , 就还想再一次尝试这种快感 。
玩家会不断重复上瘾模型的过程:触发—行动—奖励—投入—触发 , 不断进入上瘾循环 。
怪不得业内有一句话:买盲盒和XX一样 , 永远只有0次和无数次 。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花了720个娃娃的钱 , 到底能不能买到那个1/720概率的隐藏款呢?
不管有没有 , 对于商家来说 , 目的早已经达到了 。
本文插图
05
任何一种让人上瘾的东西
玩的都是人性的弱点
从2019年开始 , “炒盲盒”成为了如火如荼的潮流 。
根据闲鱼官方数据 , 盲盒二手交易鱼已经成了千万级产业 。 玩家们对各种限量版盲盒趋之若鹜 , 最受追捧的一款隐藏款盲盒 , 从59元涨到了2350元 , 价格狂涨39倍 。
本文插图
一个30岁的上海闲鱼用户 , 去年通过转让盲盒 , 赚了10万元 。 这样的新闻又给玩家们找到了更充分的理由 。
本文插图
“月入过万”、“年薪30万” , 投机客的营销也吸引了太多眼球 。
本文插图
也许这正是盲盒商家乐于见到的 。 一旦盲盒出了圈 , 故事才有得讲 , 大饼才能画得有模有样 , 资本才会涌进来 。
本文插图
商家要的从来不只买家那点小钱 , 还有资本的大钱 。
毕竟 , 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 , 凭借盲盒这种产品 , 仅仅用了7年时间 , 就已经开了30家公司了 。
本文插图
但跟盲盒玩家有关的新闻里 , 更多的还是下面这种 。
“北京夫妻买盲盒4个月花掉20万”
“60岁的玩家一年花70多万购买盲盒”
“9岁女孩2年间购买盲盒超四千元”
……
本文插图
▲来自知乎热评@余美酱
本文插图
▲来自知乎热评@天天
当盲盒变成了盲目 , 不确定的惊喜就变成了倾家荡产的惊吓 。
本文插图
任何一种让人上瘾的东西 , 玩的都是人性的弱点 。
即时满足感、多巴胺游戏、投机心理 , 等等等等……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的那样: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 , 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
它们看起来人畜无害 , 毫无攻击性 , 却用一种面带笑容的方式毁掉我们的精神、思考和行动 。
理解了盲盒经济背后的上瘾模型 , 就更能清楚它所利用的人性套路 。
推荐阅读
- AI财经社|谷歌云为何“放弃”中国市场?有人为它算了账,投入产出比太低
- BT财经|荒谬!中通快递竟然用假人充当安检员?穿戴整齐骗过监控
- AI财经社|发起反击战,华为对美国Verizon、思科和惠普发起侵权诉讼
- 运营商财经网|ChinaJoy Plus线上嘉年华 企业踊跃报名 线上游戏惊喜连连!
- 中年|【配音诗朗诵】池中趣诵读《摁住那束光亮》作者|根根
- 财经杂志|人工智能社会来临之际,我们如何维系人类基本利益
- 蓝鲸财经|李国庆透露当当利润增长原因:大幅裁员1300人,克扣员工奖金
- 科学|蛇最长可活40年?中国十大毒蛇有哪些?
- 互联网|链博科技:博链权证XCert助原创作者不受“侵权”困扰
- 中国网财经|可诺丹婷“套路推销”被曝光 再发声明称“被曝光门店实则是合作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