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作者陈琦|85后创业卖盲盒,年赚4亿:揭秘盲盒经济,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工资( 四 )


抽盲盒的心理过程 , 就是获得多变奖励的过程 。 玩家投入真情实感和真金白银 , 却不知道下一个抽到的是什么 。 拆开盲盒时瞬间的失落或者惊喜 , 形成强烈的消费体验 。
求之不得 , 辗转反侧 , 寤寐思服 。
求而得之 , 普大喜奔 , 广而告之 。
玩家抽的不再是盲盒 , 而是那份抑制不住的多巴胺 。
“限购”、“新品”、“收藏”……每一个字眼 , 都给盲盒增添了一份无形的价值暗示 , 让抽到盲盒的玩家产生心理优越感 。
由此 , 盲盒还催生出更多的社交功能 , 刺激玩家分享、炫耀、讨论、交换 , 并进一步促使玩家不停收集 , 产生复购行为 。
《社会行为与人格》提到 , 收集东西这一看起来非常私人的行为 , 可以将人们与拥有共同爱好的人联系起来 , 从而产生社交行为 。
盲盒经济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
财经作者陈琦|85后创业卖盲盒,年赚4亿:揭秘盲盒经济,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工资
本文插图
2016年6月 , 泡泡玛特官方社区葩趣APP正式上线 。 粉丝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圈子发帖 , 可以在“娃市”二次交易 , 参与平台抽号 , 购买限定商品 , 还可以参加线下玩友见面会 。
盲盒不再是单纯的商品 , 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 。
现场拆盲盒的视频也很受玩家青睐 。
“我开到的第一个Molly小火车隐藏 , 给大家分享手感 。 首先它的配重币很薄 , 上下用力晃时币的声音很清脆 , 最好抽一盒新的 , 概率大 。 ”网友会炫耀拆盲盒的战果 , 主动分享隐藏款攻略 。
很多拆盲盒视频播放量多达几十万 , 可以收获十几万的赞 。
财经作者陈琦|85后创业卖盲盒,年赚4亿:揭秘盲盒经济,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工资
本文插图
▲B站上的拆盲盒视频
盲盒玩家们还创建了很多线上线下社群 。
财经作者陈琦|85后创业卖盲盒,年赚4亿:揭秘盲盒经济,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工资
本文插图
财经作者陈琦|85后创业卖盲盒,年赚4亿:揭秘盲盒经济,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工资
本文插图
闲鱼上随便一搜 , 各种盲盒鱼塘 。
财经作者陈琦|85后创业卖盲盒,年赚4亿:揭秘盲盒经济,如何掏空年轻人的工资
本文插图
发帖互动、参加社群、线下面基 , 玩家们不断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社交认同 。 这也更加让玩家们对盲盒念念不忘 。
稍不注意 , 玩家就会变成前面实验中斯金纳箱里的小白鼠 。
上瘾模型的第三关打通了 。
04
三分天注定 , 七分人操作
剩下90分靠氪金
“买够 100 个盲盒就收手” 。
继“现在出门 , 马上到”和“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后 , 这个盲盒flag成功入选当代社会第三大经典谎言 。
能让盲盒买买买停不住手的 , 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策略 , 盲盒商家还有一手:稀缺效应 。
1979年 , 美国几个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 。
他们将两个相同的玻璃罐放在人们面前 , A装了十块饼干 , B装了两块一模一样的饼干 。
罐子一样 , 饼干也一样 。 但参加实验的人 , 显然觉得几乎空了的B罐里的饼干更珍贵 。
物以稀为贵 , 数量的稀少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判断 。 这就是稀缺效应 。
盲盒隐藏款抽中的概率 , 只有1/144 。 有的特别款概率更低 , 比如Molly系列的西游金色特别款 , 抽中概率是1/720 。
在盲盒圈内 , 狂热的“端箱”玩家会一次性花费几千元 , 成箱往家搬盲盒 。
以泡泡玛特为首的盲盒卖家 , 把稀缺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 让玩家投入地买买买停不下来 。
当你为某个产品不断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时 , 你就已经“投入”这个产品了 。
此时 , 就是完成了上瘾模型的四个阶段 。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 , 叫做“投入增加” 。 一个人对事物的投入多少 , 跟他热爱这个事情的程度 , 是成正比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