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航妈妈|《寻梦环游记》:中国孩子最缺的“死亡教育”,这部电影给补上了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妈妈 , 死亡是什么?就像奶奶一样永远都离开了吗?妈妈你以后也会死掉吗?妈妈 , 你和爸爸都不要死掉好不好"前不久 , 朋友家的源源因为奶奶的去世伤心不已 , 当朋友看着孩子原本亮堂的眼睛 , 渐渐的熄灭了 。
可是妈妈面对孩子的哭泣 , 也做不到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 , 难道骗孩子说妈妈不会"死亡"?可能很多父母会呵斥孩子"去去去 , 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 "
还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要怎么回孩子 , 毕竟在中国对于死亡是很忌讳的 , 我们对于死亡是逃避的状态 。 而孩子突然面对至亲的死亡离去 , 陷入分离、悲伤和不解 。
让孩子害怕死亡 , 又对起充满了不好的臆想 。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部关于死亡教育的电影——《寻梦环游记》 , 从生命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来看 , 它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 补上了中国孩子最缺乏的"死亡教育" 。 一、中国孩子最缺的"死亡教育" , 这部电影给补上了!
在影片中提到了人有三次的死亡:第一次 , 当你呼吸消逝 , 心脏不再跳动 , 宣告你在生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你下葬时 , 你失去了在这个世界的原体 , 在原有的人际关系中消散;第三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记得你的人 , 忘记了你 , 这个时刻 , 你就是真正的死亡 。
被人忘记才是真正的死亡 , 而当我们还爱着逝去的人 , 身体消失爱却没有离去 。 这才是死亡 。

小航妈妈|《寻梦环游记》:中国孩子最缺的“死亡教育”,这部电影给补上了
本文插图

在《寻梦环游记》中 , 给了我们谈"死"色变的中国家庭一个很好的"死亡教育切入点" , 这是拍给所有人的动画片 。 在墨西哥中的亡灵节不是灰暗恐怖的 , 而是迎接亡灵归家的节日 , 没有过分悲伤的氛围 , 用金黄灿烂的万寿菊铺成一条路 , 将死者的遗像摆放在布满万寿菊和其生前最爱的食物 , 让万寿菊独有的气味和耀眼引导亡灵回家 。
但在影片中想要顺利走过花瓣桥 , 需要你还存在于人间的某些人的记忆中 , 没有被遗忘 , 还被记着被爱着 。 而米格落入了亡灵世界遇到了曾曾祖父 , 曾曾祖父想让他将自己的照片带去人间供奉 , 来看曾祖母COCO最后一眼的故事 , 而COCO快因为老年痴呆忘记了父亲 。 在回忆中 , COCO也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 那么年轻活泼 , 也慢慢的老去变得健忘 。

小航妈妈|《寻梦环游记》:中国孩子最缺的“死亡教育”,这部电影给补上了
本文插图

害怕遗忘 , 害怕真正的消亡 。 我们需要给孩子的"死亡教育"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 , 只有一次 , 我们要珍惜每一天 。 但是死去的亲人 , 只要我们祭拜他们 , 记得他们 , 爱着他们 , 他们会在亡灵世界活得好好的 。 他们也会在特殊节日来看看爱着的人 。 "二、中国死亡教育的现状和外国的有何不同?
"死亡教育?这是个什么东西 , 怎么整天就把这不吉利的词挂在嘴边 。 "在传统的中国 , 我们很难去直面的坦然面对死亡 , 特别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 , "死亡"这个部分是空白的 。 网络上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将近63%的父母是很难接受学校开展关于死亡话题的活动 , 自己也是逃避和忽视 。
刻意的逃避死亡会导致两个极端的后果:一种是过度畏惧死亡 , 害怕别离;另一种则是漠视死亡和生命 , 还可能会做出伤害生命的事情 。 这两种后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
我们要做的是像外国的死亡教育般 , 美国将"死亡教育"并入课程学习中 , 外国人对于关于死亡的节日、话题和活动都不是抱有悲伤阴暗的态度 , 而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 就像不给糖就捣乱的万圣节 , 铺满万寿菊的亡灵节;这都是他们对于死亡的庆祝 , 怀念和坦然面对 。 死亡本就是个必经的过程 , 无须要忌讳 , 理智的对待认知死亡这堂课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