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张阿姨|这家企业如何保持领先地位?,深耕素食行业20年( 二 )


事实上 , 口味仍是今天植物肉生产的主要技术难点 。 以前 , 植物肉作为宗教人士食品 , 由于人群固定 , 产品需求有限 , 在口味上没有太大突破 , 技术上也存在拉丝口感差、食物颜色不佳等问题 。 随着植物肉产品进入大众市场 , 相关技术也得到提升后 , 如何提供适合当下消费者的多样化口味 , 成了植物肉研发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 。
植物肉产品的技术难点还在于附味 。 素荔枝肉的酸甜口味、素姜母鸭的咸鲜口味 , 都是独特的味道 。 “在这一点上 , 素天下的前身为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实验厂 , 有着先天的技术资源优势 。 ”林先鉴解释道 。
2006年 , 素天下和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联合攻关了国家星火科技项目“微胶囊附味技术及魔芋素食仿生系列食品” 。 基于该项目微胶囊包埋附味技术的攻克 , 素天下植物肉的附味技术有了开创性的突破 。
目前 , 素天下聘请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及其团队担任技术专家顾问 , 同时 , 与省内其他科研院所保持着紧密的科研合作 , 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千万元 , 占到年销售额的5%左右 , 用于产品及相关系统软件的开发 。
除了专家顾问团队的技术支持 , 新品的开发也离不开消费者洞察 。 贴近消费者成为找到创新方向、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关键 。 菌菇素肉丸的诞生就来自消费者的创意 。
消费者反馈说 , 市场上一些厂家使用品质差的肉制作肉丸 , 他们想吃却不敢吃 。 如果有一款产品吃起来有肉的感觉 , 又很Q弹 , 但里面没有肉的成分 , 这样的产品会让人放心得多 。 于是 , 素天下研发团队在两个月内研发了菌菇素肉丸 , 并邀请兴趣人群试吃 , 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 然后正式推向市场 。
这种从消费者出发的研发方式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 以前 , 产品是在实验室里按照研发人员的构思做出来 , 内部品尝之后交给市场部 , 然后经过市场调研判断产品的适销性 , 如果适合销售 , 才和生产方协调进行生产 。 这种研发模式不仅流程长 , 开发的产品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 , 还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
“在原有模式下 , 新品的存活率很低 , 通常只有3%?5% 。 新的研发方式从消费者开始 , 收集意见做出最小可用量的样品交给兴趣用户 , 根据他们的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 。 这样的新品在市场上的存活率一定更高 。 ”林先鉴说 。
作为一家专业素食公司 , 素天下有着近20年的植物肉加工经验 。 如何从原来的专业小众市场拓展到大众家庭消费市场 , 是素天下面临的一项挑战 。 素天下有豆制品、魔芋制品、米面制品、食用菌制品等几条产品线 , 植物肉产品属于豆制品 。 林先鉴认为 , 菜式的组合创新将是素天下扎根行业的优势所在 。
组合创新意味着不一定以全新的原料开发新品 , 而是在豆制品、魔芋制品、食用菌制品之间进行组合 , 做出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含量高的产品 , 比如魔芋制品与植物肉的搭配 。 备受瘦身人士青睐的魔芋产品 , 具有膳食纤维含量高、饱腹感强的特点 , 但没有蛋白质 , 将魔芋产品和植物肉组合在一起 , 就能更好地满足瘦身人士的营养需求 。
2打造开放的协同体系
在新产品研发机制上 , 素天下倡导全员参与消费者信息收集 , 并为每款产品设立百万奖金 , 鼓励所有人参与到产品的构思、设计、开发中来 。 一旦产品开发成功 , 信息提供者以及研发、市场等部门 , 都可以按照贡献分享奖金 。
这种开放机制的背后 , 是素天下始于2014年的打造供应链协同体系的发展战略 。 快速推出新品的前提是供应链体系必须能够快速响应 , 这就要求整条供应链上所有相关方进行协同合作 。 在素食生产领域 , 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方包括了原料供应商、包材供应商、物流运输方、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社区、政府等 。
整个协同体系的打造 , 是从企业内部开始的 。 首先是整合内部供应链 , 让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仓库、品管等部门实现协同 。 为了高效协同 , 素天下自己搭建了一个供应链系统“小素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