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悦读|泉城济南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 二 )


西周建国后 , 行分封制 , 济南地区属齐国 。 此时 , 谭国仍继续存在 。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 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刺诗《大东》 , 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
春秋战国时期 , 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 济南属齐国 , 济南为齐国之泺邑 。 随后 , 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 , 其时著名的齐晋之战 , 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南部马鞍山一带 。
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 建立郡县制 , 济南属于济北郡 , 称历下邑 。
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 。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 设立济南郡 , 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 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区平陵城) 。 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 , 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县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 。 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 , 国除为郡 。 西晋永嘉中 , 移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区) 。
东汉 , 为济南国 。 灵帝时 , 曹操任济南相 , 政绩颇著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 。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 , 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 。 自此 , 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
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于济南郡侨治冀州 , 北魏皇兴元年(467年)复名齐郡 。
隋朝开皇三年废郡 , 改济南郡为齐州 , 辖历城等10县 , 治所仍在历城 。 大业初复置齐郡 。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齐郡为齐州 , 次年置总管府 。 贞观元年(627年)撤总管府 , 贞观七年又置总督府 。 天宝年间先后改称临淄郡、济南郡 ,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齐州 。
宋代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 分中国为15路 , 济南属京东路 , 为齐州(《宋史》) 。 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 齐州升为济南府 , 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 , 治所设历城 , 为府治之始 。 被称为“文学之国”(济南二安)、“富饶之地” , 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
金仍置济南府 , 属山东东路 , 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 。 此时 , 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 , 直通至海 , 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 , 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元初改为济南路 , 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 , 直隶于中书省 , 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4县及棣、滨2州 , 棣州治厌次(今惠民县) , 辖厌次、商河、阳信、无棣4县;滨州治渤海(今滨州市) , 辖渤海、利津、沾化3县 。
金元之际 , 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 。 文学家元好问曾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 。
明初仍为济南府 , 属山东布政使司(简称行省) , 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济南 , 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 , 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 。
清仍置济南府 , 雍正二年(1724年)由济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滨州3州升为直隶州 , 新泰、莱芜、长清 , 阳信、海丰、乐陵 , 商河、利津、沾化、蒲台10县分属3州 。 光绪年间 , 济南府仍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15个县及德州 。 明清以来 , 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 。
1840年鸦片战争后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涌入中国 , 宰割掠夺 , 济南亦未幸免 。 1904年 , 济南自开商埠 。 城市区域随之扩大 , 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 。 1911年末 , 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 , 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
中华民国成立后 , 改府为道 , 济南初属岱北道 , 1914年改称济南道 。 1921年春 , 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 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