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悦读|泉城济南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


大好河山悦读|泉城济南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
文章图片
刘西蒙综合整理 , 图源网络
济南 , 别称泉城 , 副省级城市 , 是山东省省会、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 。 截至2019年 , 全市下辖10区2县 , 总面积10244平方千米 , 建成区面积760.6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890.87万人 , 城镇人口634.38万人 , 城镇化率为71.21% , 常住外来人口达203万人[
济南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西部、华北平原东南部边缘 ,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 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 , 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 , 也是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 , 拥有“七十二名泉” , 被称为“泉城” , 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 ,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 济南八景闻名于世 , 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 ,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
大好河山悦读|泉城济南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
文章图片
济南历史悠久 , 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 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 , 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 , 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 , 凿山而成 , 建于隋代 , 为山东第一大佛) 。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 , 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 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济南 , 顾名思义 , 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 。 济水 , 是一条早已消失了的河流 , 它发源于河南省的济源县 , 在山东境内的故道大约就是现在的黄河 。 上古时代 , 济、河、淮(最初可能是指潍水)、江(最初可能是指沂水)并称“四渎” , 都是古中国的圣河 , 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名川 。 (约公元前22世纪)曾“渔于雷泽 , 躬耕于历山” 。 历山即济南市历下区南部的千佛山 。 所以市内还散落有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 , 如“舜井”、“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等 。
济南 , 是沟通中原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的黄金水道 , 她在济南上古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 用任何语言形容之都不过分 。 然而“济南”作为地名 , 却出现较晚 。 西汉初年 , 设置济南郡 , 郡治在东平陵 。 东平陵今属章丘 , 位于今济南以东大约二三十公里处 。 东平陵西侧2公里 , 就是举世闻名的城子崖古城遗址 。 城子崖古城遗址面积20万平方米 , 它创建于距今四千多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 , 当时应该是一个早期国家的都城所在 。
大好河山悦读|泉城济南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
文章图片
所以 , 上古时代 , 今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今济南以东的章丘一带 , 只是到了西晋末年 , 才转移到现在的济南 。 论其原因 , 主要在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 具体说 , 东平陵由于是汉魏时期的一座繁荣的大都市 , 人众物阜 , 居民用水和工农业用水过多 , 势必导致地下水位降低 。 另外 , 过度的开发 , 也使得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 从而影响到附近河流(如武原水)的流量 , 乃至枯竭 。 用水问题日益突出 , 最终迫使人们放弃东平陵城 , 而将济南郡治迁到历城 , 也就是今日的济南 。
夏朝的时候 , 它是赢姓谭国的都城;商周时期 , 它是子姓谭国的都城 。 春秋前期 , 齐桓公灭掉谭国 , 设置平陵邑 。 到了战国 , 齐国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便在城子崖平陵城的东侧 , 新建一座360万平方米的东平陵城 。 汉代 , 这座东平陵城成为济南郡的郡城 , 或者是济南国的都城 。 东汉末年的曹操 , 就曾做过济南国的国相 。
入奴隶社会的商代 ,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 在城子崖一带 , 建立了谭国 。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纣)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luò)”字即代表今日的趵突泉 , 从而把济南泉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