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利用900次航班延误获赔300万,民航专家支招航班延误险如何堵漏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利用900次航班延误获赔300万 , 民航专家支招航班延误险如何堵漏
近日 , 据媒体报道 , 李某因虚构行程 , 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误从保险公司获赔近300万元 , 目前她因涉嫌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
据媒体报道 , 李某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 。 自2015年以来 , 李某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 , 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飞机延误 , 累计从保险公司获取保险理赔金高达近300万元 。
李某|利用900次航班延误获赔300万,民航专家支招航班延误险如何堵漏
本文插图

原新闻截图
该案件披露后在公共平台引发了争议 。 有网友和法律博主认为 , 李某无罪 , 她只是抓住规则的漏洞 , 但航班是否延误并非是李某能决定;也有律师指出 , 李某的行为实现了非法占有 , 涉嫌构成保险诈骗罪 。
6月11日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多位律师以及民航领域的专家 , 对该事情进行了分析 。
通过近900次航班延误
获赔近300万元
据江苏电视台报道 , 李某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 , 熟悉航班延误险赔付中没有人工核验的漏洞 。
警方调查后发现 , 李某有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信息的途径 , 她在网上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 , 再查该航班的航程中有无极端天气 , 随后再进行购买机票及保险等操作 。
一份延误保险的保费在几十元左右 , 赔付金额在400到2000元不等 , 甚至可以高达7000-8000元 。
李某从2015年开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误 , 从保险公司获赔近300万元 , 这意味着她从每次航班平均获赔近3300元 。
据媒体报道 , 李某为了逃避系统核查并购买到多份航空延误险 , 除利用其本人身份信息外 , 还以购买理财产品为由 , 从亲朋好友处要或骗来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 , 李某虚构不同身份购买机票 , 每次购机票都要用四五个身份;每一个身份 , 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 。
李某|利用900次航班延误获赔300万,民航专家支招航班延误险如何堵漏
本文插图

来源:****
李某称她并未乘坐过这些航班 。 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 , 就会在飞机起飞之前把票退掉 , 尽量减少损失 。 一旦航班出现延误 , 李某便利用保险公司无需投保人本人申请理赔的规则 , 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 。
目前 , 李某因涉嫌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 , 此前也有过类似的案例 。
2018年12月 , 牛某和孙某利用保险公司航空延误险自助理赔系统的漏洞 , 通过APP虚构航班延误的保险标的 , 反复多次以他人名义申请保险标的理赔款 , 共计骗取人民币22.72万元 。
最终 , 牛某和孙某均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 牛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 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 孙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 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
律师争论:
李某的行为到底犯不犯法?
该案件披露后在公共平台引发了争议 。
有网友和法律博主认为 , 李某无罪 , 她只是抓住规则的漏洞 , 但航班是否延误并非是李某能决定;也有律师指出 , 李某的行为实现了非法占有 , 涉嫌构成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 。
以法律博主@皇城根下刀笔吏 为例 , 他认为 , 虽然李某虚构了事实:谎称护照证件丢失更换多本身份护照证件、未经亲戚朋友同意利用别人身份证件购买机票和延误险 , 但是 , 这两个虚构事实行为都没有指向航空保险公司 , 对航空保险公司来讲 , 是不构成欺诈的 。
“构成欺诈的前提是 , 必须要有主观恶意 。 如果没有突破规则的主观想法 , 是不构成主观恶意的 。 ”@皇城根下刀笔吏称 , 李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保险公司规则设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 在理赔或退票的关键环节上 , 何来诈骗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