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理|刘伟论AI|第一集:人工智能的西方思想历程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刘伟论AI|第一集:人工智能的西方思想历程
人只具有智能的一部分 , 而不是全部 。
第一集:人工智能的西方思想历程
有关智能生成的机理 , 一直是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 , 涉及面之广、之深很是少见 , 初步梳理可能会与这样几个最基本的问题有关:认知生成的机理、知识生成的机理、意义生成的机理、情感生成的机理、情境生成的机理 , 甚至还避不开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认识世界的手段如何?语言是破解人类智能的钥匙吗?心灵与现象的关系如何?等等……
这个问题远不是几位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自动化专家、社会学者、心理学学者、语言学工作者开几次研讨会所能解决的 , 历史已经证明 , 莱布尼兹、维特根斯坦、爱因斯坦、薛定谔、图灵、维纳、香浓、贝塔朗菲、冯诺依曼、西蒙、明斯基、辛顿等先驱大师的智能思想混合在一起并没有发生期待中的化学变化 。 这个问题有点像爱情生成的机理一样 , 有一千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万双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就有成千上万的解释和理解 。 对人类而言 ,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是世世代代追求的梦中情人和理想家园 。 无论如何 , “没有人 , 就没有智能 , 也就没有人工智能”这个道理依然存在实用 。
第一届蓝星球科幻电影节片头
其中休谟之问(能否从客观事实中推出主观价值来?即如何从“是”/being推出“应该”/should 问题)可能是一个切入点 , 几乎所有的智能生成都将涉及到主观目的和动机(无论有意或无意) , 都会与情境中的客观事实变化相关 。 而解答休谟之问的关键则是各种显隐类比机制的破解(如潜意识就是隐类比) , 对此 , 侯世达在《表象与本质》一书做了很好的思考 , 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 譬如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常常互为嵌套 , 表里不一 , 似是而非等 。 实质上 , 人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事实being中寻找到了价值should 的过程 。 有词典解释为:to know the meaning of…… , 这个know是主体的 , 这个meaning 也是个性化的 。 所以 , 严格意义上讲 , 理解就是:自以为是;而智能则是:实事求是 。 智能是不分领域的 , 但是可以跨域迁移的 , 所以军事智能准确地讲应是智能军事 , 如同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 这些都是智能在不同领域方向的应用 , 但在许多基本机理方面是相通的 , 如在输入端的表征方式、在理解融合过程中的推理机制、在输出端的决策辅助手段等 。
机理|刘伟论AI|第一集:人工智能的西方思想历程
本文插图

未来 , 中美角力的重点将是人机环境系统融合智能
作者:刘伟
本文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机理|刘伟论AI|第一集:人工智能的西方思想历程】C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