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勇:为何"多生孩改善人口结构"错误

2016年12月29日 15:13《人口困局》作者 李尚勇【导读】这里的基本逻辑是 , 若联合国“高生育率方案”会带来严重危机甚至灾难 , 那比“高方案”更高的人口方案(比如放弃生育控制 , 甚至鼓励生育)就更荒谬了 。 结论是:试图通过“放松人口控制”去增加劳动人口从而改善人口结构的做法 , 无疑于“饮鸠止渴” , 不仅于事无补 , 反而遗祸无穷 。2016年10月 , 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的201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出版 。 书中指出: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 ,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 结婚和生育年龄的一再推迟 , 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 为避免落入“低生育率陷阱” , 中国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放宽生育限制 , 甚至取消生育限制 。 (蔡昉、张车伟:《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6年10月)这是典型的人口民粹主义思维方式:罔顾我国资源环境与人口的紧张关系 , 绝口不提现实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硬约束 , 用“以人口论人口”的粗劣手法 , 杜撰伪人口理论 , 混淆是非 , 误导公众和国家管理高层 。一般规律是 , 任何撇开现实资源环境约束的人口政策主张 , 都可能落入“伪人口理论陷阱” 。民粹是一种平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民粹的主要特质就是平民对政府的怨怼 。民粹主义(populism , 又译为平民主义)是指平民论者利用平民不满现状的意见或不满情绪形成自己的社会(政治经济)主张 。人口民粹主义杜撰伪人口理论 , 并利用部分民众对计划生育的不满情绪 , 向政府施压 , 企图影响政府的人口政策 , 迫使政府放松继而最终放弃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 。《大国空巢》和《中国人太多了吗?》是人口民粹主义的代表作 , 他们的口号是:“中国人不是生得太多 , 而是生得太少了 。 中国人可以多生!需要多生!”那么 , 为什么现阶段“通过多生孩子去增加劳动人口从而改善人口结构”的做法是错误的呢?这要从人口老龄化说起 。人口民粹主义思维方式一般都拿人口老龄化去“吓唬”公众和管理层 。 甚至有些人口学家也迷糊了 , 说:“在今后相当长时间 , 真正值得关注的基本国情 , 已不再是‘人口众多、资源匮乏’ , 而是中国人口加速变老” 。 (王丰:《老龄化挑战中国经济转型》 , 《中国改革》 , 2012年第4期)笔者认为 ,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 ,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重要问题 , 但对于放松人口政策来说 ,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伪命题 。笔者的《人口困局》一书用联合国的人口数据分析如下: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大趋势 。 (见下图)李尚勇:为何"多生孩改善人口结构"错误
联合国有关机构及其人口专家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普遍性的 , 它会影响每个人;人口老龄化是经久不衰的 , 它在整个21世纪将始终存在;人口老龄化是深刻的 , 它对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有重大的后果和效应 , 这包括经济领域、社会层面和政治;人类的每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和精神上——都将产生变化 。在21世纪 , 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将经历一个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 人口老龄化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 。发达国家分别在1940、2000年代分别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和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14%);日本、德国分别在2006、2010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20%) 。 中国将在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 比发达国家(日、德)晚30-50年;中国超级老龄化的峰值也比日、德、韩等国低几个百分点 。因此 , 从总体上看 ,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中偏下” 。 没必要大惊小怪 , 反应过度 。 (见下图)李尚勇:为何"多生孩改善人口结构"错误
李尚勇:为何"多生孩改善人口结构"错误
人口民粹主义由“人口老龄化”问题引申出了所谓“少子化”、“劳动人口不足”等问题 。有人惊呼 , “28岁至40岁的青年劳动力10年后将骤降一半”(采访人员张楠:《建议放开二胎禁止三胎》 , 《北京晚报》2011年3月6日 , 第2版) 。 有学者断言 , “进入21世纪后 , 中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由人口总量问题转向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 “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风险已不再是总人口失控 , 而是过度的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重定中国生育政策》 , 《中国改革》 , 2012年第4期) 。李尚勇:为何"多生孩改善人口结构"错误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数据判断 , 上述论断过于武断 , 且夸大其词 。 (见下图)李尚勇:为何"多生孩改善人口结构"错误
与人口老龄化形势严重的日本、德国和韩国比较 , 中国的人口结构比他们合理 。 在这种情况下 , 若日、德、韩不会仅仅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崩溃 , 那么 , 中国也应该不会 。 如果情况真的恶化 , 那一定是老龄化以外的原因(如体制弊端、尤其是养老体制弊端) , 以及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出错 。 (见下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