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贱卖了国内的房我在温哥华养了俩吞钱楼
《大国小民》第1109期本文系网易“大国小民”栏目出品
2018年 , 我在加拿大就职的中文报纸发表了一条名为《政府投资20亿建XX项目 , XX地房价应声而涨》的报道后 , 一位IT工程师于先生打进热线电话 , 异常气愤 , 给我足足上了20分钟的课:“又有一批中国人要被割韭菜 , 你们中文媒体又在被人家当刀子使唤!”这样热心的读者 , 以前在中国不太有 , 而加拿大常有 。 后来 , 爱说敢说的于工就变成了我的采访对象之一 , 每逢有区域房价的稿子要发表 , 我都会听听他的意见 。一天 , 于工跟我讲述了他在加拿大投资房子被套的经历——前几年 , 他卖掉北京的房子 , 赶着在大温哥华一处房产“价值洼地”升值前夜 , 连买两栋大地(大面积)house 。 可如今月供小1万加元 , 房租却只能收到3400 , 缺口只能靠打工往里填 。 因为这笔投资 , 他从有产者变成了大负翁 。以下 , 就是于工的自述 。1我是在2015年从温哥华赶回北京卖房子的 。我在北京的房子买得早 , 当时几乎有将近7倍的增值 。 我微信里的大学同学群、邻居群、中学发小群 , 每个都活像是房地产专业人士业务探讨群 , 每天一睁眼 , 群里总有几百条在讨论房子——房价涨得大家幸福而惶恐:“怕这就是顶了 , 房价要崩盘 。 ”
虽然中国房产一直很热 , 可加拿大的也不凉 。 我移民早 , 在“码农”哥们里算是最穷的 。 加拿大的工资不会像国内这样坐着火箭翻番 , 我们办公室的娱乐项目就是发工资的时候每人凑5加元买彩票 , 全体同事做几天发财的美梦 。想在加拿大发财 , 除了中彩票 , 也只有靠“买房翻新”的路子了 。 房产经纪Tomas是我以前的邻居 , 比我移民更早 , 也醒事更早 , 已经给自己置了两个房子收租 。 他常给我传授“发财经”说:“买大地旧房 , Flipping(翻新)!”Tomas说的Flipping , 也是很多华人的生财之道——低价抄底一处大面积、几十年房龄的house , 住满一年后(这是加拿大翻建房屋要获利免税的最低期限) , 向政府申请翻建 , 重新将房子内外装修一新后倒手出售 , 卖房收益远超装修成本 。曾有一个华人房产中介在网上介绍经验 , 说自己指导一对巴基斯坦移民夫妇做“旧屋翻新”:第一单练手 , 58万入手一套低端raised-bungalow(加高平房 , 能让地下室露出地面采光) , 花50天装修 , 到后来出手 , 净赚4万;再做第二单 , 62万进、82万出;然后是第三单……让我和老婆下决心去炒房的 , 还是当时加拿大媒体爆炒的一个“官员腐败”的新闻:温哥华一个大官 , 退休后被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 , 温哥华市长 , 国内某曲姓歌星的前男友)返聘做了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委员 , 然后他做房产经纪的儿子就在一条老街上花了280万加元买了个老旧的duplex(双拼屋 , 联排别墅的一种) , 父子两个一家住左边 , 一家住右边 。一年后 , 这条街被市政府宣布改变规划 , 以前“双拼”的地 , 现在可以修公寓了 。 于是官员的儿子迅速推翻老房 , 改建成了6房公寓 , 评估价960万——父子两家净赚将近600万加元 。 官员的儿子将自己的那一半公寓脱手就搬出去了 , 实现了财务自由 , 官员还住在里面 。媒体将此事爆出 , 舆论一片哗然 , 都怀疑是当爹的提前给儿子透露了政府内部的规划消息 , 但最后查无实据 , 大众也只能嚷嚷一阵作罢 。但那次改变规划 , 似乎将一潭死水的温哥华房价搅动了 。 华人圈口口相传 , 说政府要推出个建桥的大工程:“大温”边缘有个T社区 , 靠海 , 风景绝美 , 唯一的缺点就是交通——从那里往来温哥华市中心只能靠一条老旧的隧道 , 交通在高峰时段拥堵无比 , 上班族都没法住 , 于是那里就成了“西人”的老龄社区和价值洼地 , 房价比“大温”其他卫星城足足便宜了40% 。 万尺大屋(相当于1.5亩) , 老房子的话只卖60万加元(折合人民币300万左右) , 而过了那条隧道 , 150万以下都很难买到独立屋——大家都说 , 这桥一建好 , 贯通南北 , 交通一松绑 , 就算T区的房价只是追平其他卫星城, 买房子获利也不得了 。
推荐阅读
- 大国小民|40年晃晃悠悠,流过国营理发店
- 中储粮回应“筛糠”质疑,大国粮仓岂容失守
- 德国拒绝“站队”,体现一个欧洲大国的理性认知
- 世界冠状病毒疫情三大国中,印度成为亚洲的高风险
- 德国拒绝“站队”美国,体现一个欧洲大国的理性认知
- 终于轮到美国求别人,大国拒绝出售
- 王毅痛斥美方:哪里还有大国应有的样子
- 王毅:美方已失去理智,哪里还有大国的样子
- 王毅:美方已失去理智,哪里还有大国应有的样子
- 美国还有大国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