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清史记|韩愈:从布衣士子到一代文宗( 二 )
文章图片
五十七岁的年纪去世 , 韩愈有遗憾也有满足 。 五年前 , 自己一生的挚友也是小老弟柳宗元已经先一步走了 , 甚至小自己更多的十二郎也走了 。 一篇《祭十二郎文》 , 一篇《祭柳子厚文》 , 一个人生挚友 , 一个世间至亲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韩愈的心其实早已经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着的人世间 。
少年韩愈 , 孤儿更知勤学早
韩愈自称是孤儿出身 , 但实际上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 。 若不是官宦之家 , 韩愈的读书之路可能早早便结束了 。 韩愈的父亲历史记载叫韩仲卿 , 做官做到秘书郎 , 本身就不是什么大官 , 而且在韩愈三岁时便早早去世 。 所以后来韩愈是在他的兄长韩会家中长大 , 更确切的说是在他的大嫂郑氏抚养下长大成人 , 后世大名鼎鼎的《祭十二郎文》 , 文中的十二郎便是郑氏和韩会的孩子 , 也就是韩愈的大侄子 。
从这些历史记录看韩愈家的遗传基因里可能就是短寿 , 父亲、大哥、侄子 , 再加上他自己都不算是长寿 。 这样的出身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出自寒门 , 至于所谓的官宦之家 , 对韩愈而言恐怕仅仅存留在大嫂郑氏的描述中 。 从小颠沛流离 , 韩愈早早便见识了人间苦难 , 而且比起自己的挚友柳宗元 , 韩愈见到的人间真相更真实也更残酷 , 这些从韩愈后来的性格也能看出 。
面对上天所给的磨难 , 韩愈选择了读书之路 , 虽然艰辛 , 但一直坚定的走了下去 。 寒门能不能出贵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谬论 , 为什么会被热炒呢?寒门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什么是寒门?有标准吗?什么是贵子?有样板吗?读书读得好就是贵子 , 那么说好的幸福开心过日子去哪里了呢?比起讨论那些不可能有结论的话题 , 更应该做的是别浪费自己的时间 , 时间便是生命 。
【知清史记|韩愈:从布衣士子到一代文宗】少年韩愈苦读经书 , 这个事听起来很容易 , 但去读那些经书试试 , 便会明白真不容易 。 古代经典若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带路 , 自己琢磨研读难上加难 。 古代教学十一二岁之前只教认字 , 不教文意 , 大概也是从这方面考虑 。 能把字认全已经很难 , 更别说把那些艰深的文意搞明白 。 经过十多年的苦学 , 青年韩愈已经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 , 于是十九岁那年 , 青年韩愈意气奋发的来到了帝都长安 。
文章图片
古代科举考试
失败再失败 , 普通人的科举之路
韩愈十九岁来到这个令人神往的帝都长安 , 自信凭着自己多年苦读一定可以在帝都生存立足下去 , 他知道自己没有后路 , 更没有依靠 。 大嫂郑氏多年来唯一的希望便是盼着自己能重振韩家 , 小十二郎也想来帝都长安看看 。 这些至亲的殷切期望是韩愈内心的寄托 , 也是生命存在的动力 。 自信心这种东西必须要有 , 没有的话谁还会看好你?但有自信心和成功成才之间的距离还很远 。
三年的京城生活平淡无奇 , 虽然也结交了名将马燧这样的人物 , 但韩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路 , 只能在科举 。 前辈诗圣、诗仙就是死活看不上科举 , 以至于一世大才沦落江湖 。 韩愈的选择在后来看 , 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可惜 , 前后四年韩愈都参加了考试 , 从信心满满的二十二岁一直考到二十五岁 , 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 。
之后 , 又从二十六岁开始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 , 从二十六一直考到三十四岁前后四次 , 整整八年时间 。 韩愈真的不是天才 , 只不过是勤奋的苦孩子而已 。 这个考试真的这么难吗?韩愈后来的挚友柳宗元 , 甚至后来受韩愈大力提携的刘禹锡 , 他们可是一次考过 。 说白了 , 还是和韩愈自己的选择、追求有一定关系 , 韩愈后来一生大力推动的古文运动是什么?其实说白了 , 就是和这个博学宏词科考试完全两个方向的东西 。 人家考试选择的标准是华丽绚烂 , 而韩愈擅长的是白话下里巴人 , 这玩意不在一个频道上 。
推荐阅读
- 曲解历史记|武帝没有实现的夙愿,在宣帝朝实现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 文史记|杜月笙不敢惹他,最后被结拜兄弟杀了,他被日本人称为“魔鬼”
- 青史记|贾政究竟为何对王夫人厌如鸡肋?你看王夫人房里摆着什么
- 闲叙春秋|曲沃庄伯第2.5次进攻,晋国史话九:被《史记》、《竹书》隐去的
- 曲解历史记|齐桓公为何能够率先称霸?,在诸侯纷争的春秋时期
- 曲解历史记|解放后军队评级,他俩相差两级,他们是谁?,他俩是39军军长和政委
- 史记小诸葛|中堂在清朝时是什么官职,和珅又叫和中堂,
- 太宗史记|其中并没有关张赵,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诸葛亮欣赏的四员大将
- 文史记|为何非杀得太子手下一个六品小官?,玄武门之变:秦王能宽恕魏征
- 文史记|还有威严!,硬汉左宗棠之死:倒下的不止是晚清最后一根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