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国反华愈演愈烈,中国该对跨境资本收税了( 三 )

专家:美国反华愈演愈烈,中国该对跨境资本收税了
观察者网:那么您觉得美国和欧洲受到的疫情冲击有多严重 , 会不会是长期化的衰退?鞠建东:对欧美的冲击 , 很清楚的 , 比对我们要大很多 。 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第一他们的反应做的比较差 , 第二就是他们的经济体量里面 , 服务行业占的比重比较高 。 美国的服务行业快占到80%了 , 而受疫情冲击最大的 , 就是服务行业 。那么第二个问题 , 它有多长?现在来看 , 美国这一轮的疫情至少得到8月份才能结束 , 冲击会不会更长 , 就完全取决于下一波疫情什么时候来 。 如果下一波疫情不来的话 , 那状况要好不少 。 如果下一波又来了 , 马上他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了 , 它到底是不是又要把经济停下来?欧美经济就是面对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形势 , 即使年底疫情不再来了 , 整个投资也不会上升 。 因为没人敢 。 所以今年一年甚至到明年 , 直到疫情完全受控制之前 , 欧美经济都会受到这种不确定性的冲击 。中国的好处是 , 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抗疫方法 , 就是靠政府组织的系统性抗疫 , 现在看起来是成功的 。 我们并不一定要依赖于疫苗 , 或者说是要什么大家群体免疫 。 我们不需要 , 我们能扛过去 。 欧美到现在为止 , 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能扛过去 。中国 , 或者新加坡、韩国、日本的成功 , 不完全是政治体系 , 实际上还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组织方式的问题 。 中国的、东方国家的组织方式更集体化 , 更强调集体主义 。 社区集体的组织能力比西方社会要强大很多 。 西方社会的个人自由 , 有它的好处 。 不同的经济组织方式 , 应对不同的问题 , 它的反应不一样 。 那些个人自由对于创新非常有利 , 但是抵抗自然灾害 , 需要集体的组织能力 。观察者网:疫情之前有些测算认为 , 中国可能到2026-27年 , GDP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 那么疫情之后 , 这种超越的确定性是不是会更高一些?鞠建东:这个问题不好说 , 要取决于金融 , 就是人民币国际化 。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了 , 那么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 , 大的趋势就是人民币会升值 。 要不是因为美元特殊的强势地位 , 汇率本来是应该反映基本面 , 美元肯定是贬值 , 人民币肯定升值 。 人民币如果升值的话 , 我们按照购买力平价的GDP , 2014年就超过美国了 , 汇率如果更准确地反映基本面 , 今年的名义GDP可能就超过去了 。 但是国际金融问题不解决 , 人民币还贬值的话 , 那就难说了 , 几年之后也难说 。所以我们和美国相比 , 最差的地方是金融 。 当然我们不谈军事 , 军事是另外的事情 。 以后中美之间的竞争 , 或者是争端、冲突 , 会集中反映在金融方面 。我们的金融开放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 这道坎你得过 。观察者网:您最近还提出 , 应该直接向老百姓发现金来应对疫情 , 对全国1/3或者1/2的人直接补贴一定比例的人均工资 。 但是也有些人分析认为 , 中国的储蓄率很高 , 能够度过这几个月的冲击 , 所以就没必要发现金 。 而且发现金未必能转化为消费 , 应该用消费券来刺激 。 您怎么看这个问题?鞠建东:发现金的建议有一个前提 , 还是我刚才的分析 , 我觉得我们下半年经济没问题 , 关键是下面两三个月 , 要保证大家都能活下去 。 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要破产的企业 , 这两三个月要熬过去 , 最好的办法 , 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 就是发钱 , 或者是推迟还贷一年 。 发钱的量也不需要太多 , 我们预计大概是1万亿左右 。发了钱之后 , 有些人就存起来了 , 怎么办?西南财大甘犁他们的团队做了一些估计 , 相当一部分还是会拿过来花掉 , 这个乘数效应还是不错的 , 从需求端会对经济有个不错的推动 。(观察者网注:甘犁团队研究显示 , 向年收入6万元以下群体发放7500亿元的一次性补贴 , 户均补贴额2300元 , 可拉动1万亿元经济增长 , 相当于GDP的1% 。 而消费券有门槛和限定范围 , 难以保证低收入群体获益 。 )消费券 , 我觉得也可以有 , 但是我们的判断是 , 这两个月你需要给一个强刺激、强信号 , 这就是发现金的好处 。 让大家都明确 , 下半年日子是好过的 , 只是这两个月我们强刺激一下 , 一起冲过去 。所以我不一定需要去大量放水 , 把房地产也炒起来 , 不一定需要 。 新基建之类的 , 也是比较长期的事情 。 我们认为除了长期调控以外 , 还有一个短期托底的问题 。 短期托底现在实际上挺严峻的 , 相当一部分在进城打工的 , 回老家以后就没收入了 , 这两个月他怎么渡过去?我只需要保住民生 , 让低收入家庭和面临破产企业能过渡过去 , 就行了 。 这些事通过财政手段 , 而不是货币政策 , 可能会更有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