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时代”,相信恐惧,还是相信文明?

来源:看理想文 | 李厚辰有一部非常成功的系列惊悚电影 , 叫做《电锯惊魂》 。 该电影主题明确 , 描绘人在恐惧之下如何一步步放弃作为“人”的价值 , 为自保而做出残忍的举动 。电影魅力的一小部分在于其千奇百怪的机关设定 , 绝大部分在于萦绕于我们心中的悬念——剧中人到底可以因恐惧放弃到什么地步 , 做出多么有违人性之事 。设想 , 如果电影中的所有惩罚都替换为简单的一枪毙命 , 我想剧中角色大多能保住人性 。 可惜电影中要么是可怖的酷刑 , 要么是以爱人相要挟 。 我们兴许都可以承担速死 , 但酷刑折磨与所爱之人承受酷刑 , 却是最令我们恐惧之事 。如《电锯惊魂》所描述 , 在恐惧之下 , 人会做出可怕的事 。临近上世纪90年代 , 当时在卢旺达掌权的胡图族人开始相信一种被称为“Hutu Power”(胡图族权力)的信念 , 认为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图西族人依然贼心不死 , 企图夺取卢旺达政权并彻底奴役胡图族人 。 经历长达20年对图西族人的种族歧视 。进入90年代 , 卢旺达官方媒体开始宣称图西族人为国家的敌人 , 与外国势力勾结 , 正在谋划对胡图族人的反攻和奴役 。 随着两位胡图族总统在飞机刺杀中遇害 。 史上令人惊骇的“卢旺达大屠杀”开始 。对图西族人的恐惧转为仇恨 。 1994年 , 100天左右的时间里 , 100万人被屠杀 , 200万人流离失所 , 大量女性遭遇强奸 , 其中的残酷难以描述 。 胡图族中的温和派 , 当时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屠杀 , 也被当作叛徒而遭遇杀害 。“变化的时代”,相信恐惧,还是相信文明?
《卢旺达饭店》截图最可怕的便是 , 当时绝大部分的卢旺达胡图族人 , 都支持且参与了这一暴行 。懒惰吞噬肉体 , 恐惧吞噬灵魂 。 你的灵魂还在吗?01.恐惧年代为何突然提起《电锯惊魂》和“卢旺达大屠杀”这样的事?因为我们似乎又逼近了一个“喊打喊杀”的年月 , 人们开始逐渐相信“必有一战” , 开始轻易接受核扩军的主张 , 开始认为局部的暴力和战争 , 不仅合理 , 而且必胜 。 敌对与仇恨不仅仅在互联网 , 也走进了现实 。你害怕么?“喊打喊杀”哪天成为真实的打和杀 , 在灾难来临前 , 大家都云淡风轻地不在意 。 正如一战前 , 大家都盘算着互相简单比划比划 , 当年圣诞节就可以回家 。 结果这场绞肉机式的战争却延续了四年之久 。我希望一切都只是我的多虑 。 今天“喊打喊杀”当然也是出于恐惧 , 我们认为强敌环伺 , 全世界都难以接受我们崛起的事实 , 列强们纷纷为了自己的利益 , 希望扼杀我们 , 我们引述“鸦片战争”的历史叙事 , 认为我们将再次遭受类似的不公与剥削 。“最终 , 只有自我保护的冲动会立于不败之地 。 在它的压力下 , 所谓‘人性’ , 正如愚蠢、怯懦和想象中至高无上的理性 , 都会像雪一样在3月的太阳下融化 。 ”这句话摘自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 , 却再一次成为这个时代的注脚 。在这里 , 博学者或许又要开动智慧的头脑引用黑格尔的一句话了:经验或曰历史教导人们的 , 是人民和政府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 , 从未依据本该从历史本身中得出的教训行事 。而我却想用这篇文章表示 , 不是的 ,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历史再次滑向恐惧之时 , 踩住刹车 。02.温和的 , 且恐惧的上面的例子说服力也许不强 , 因为引述大屠杀、引述希特勒 。 我们总不喜欢与这些符号为伍 , 且认为自己是完全不同的 , 至少有底线 , 不是主动攻击而只是反制 。那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个看上去温和 , 但也许更加可怕的历史事例 。大萧条后 , 二战前的美国 , 罗斯福上任主政 , 面临意大利、纳粹德国、日本、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 , 彼时资本主义世界在各方面似乎都显出针对独裁体制的疲态 。 且德意日、苏联 , 彼时彻底在传统西方价值体系之外 , “文明冲突”看似一触即发 。我们都熟悉 , 且饱受赞誉的“罗斯福新政”颁布 , 这也是美国重要的宪政改革 , 将美国变为一个福利资本主义国家 。 但新主政的民主党 , 不得不在推行福利主义法案时 , 依仗美国南方的民主党力量 。因此 , 一系列在种族间彻底失衡的福利政策被颁布出来 , 有色族裔 , 尤其是非裔美国人彻底与白人拉开在社会上的巨大差距 。 非裔美国人的苦日子再次降临 。和卢旺达一样糟糕的是 , 当时的美国主流社会 , 对这些明显歧视的政策几乎置若罔闻 , 鲜有人说一个“不”字 。这样的种族歧视的恶果一直延续 , 直到这两日的明尼苏达 , 我们算是看到其延续的结果 。“变化的时代”,相信恐惧,还是相信文明?
近日 , 美警暴力执法致一位非裔美国人死亡 , 引发全美大规模抗议不过 , 大萧条加上外部的强敌 , 为了赢得竞争 , 所谓“平等”的价值又算得了什么呢?对非裔美国人的“罪恶感”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当一个种族不再笼罩在罪恶感中时 , 它才会有内在的和平与外在的能量 , 去毫无顾忌和野蛮地砍掉疯长的嫩枝 , 拔掉野草 。 ”这同样是摘自《我的奋斗》中的话语 , 这样的例子 , 是不是离我们近一些了呢?在实质性的、巨大的竞争压力下 , 我们不得不为自保而牺牲一些人的利益 。如果你现在开始认为这是个问题了 , 那么就要问 , 我们到底为何如此恐惧?03.个人的恐惧早有解除机制还记得之前我尚在互联网创业时 , 接受风险投资机构的一大笔钱资金 。 如果失败 , “投资机构会向我追讨这笔钱吗?我会不会因此担负巨大的债务?”如果我保有这样的恐惧 , 自然将畏首畏尾 , 绝不敢拿钱创业 。 不过对方是一间知名而履历良好的机构 , 因此我非常放心地拿下了投资 。 尽管最后创业失败 , 我对他们感到歉疚 , 但这并不会导致我对追责的恐惧 。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也是如此 , 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债务 , 在企业的框架内承担有限责任 , 而不必由企业股东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搭进去 , 这自然让人能够安心地经营 。我为何突然提到这两个例子?乃是因为图西族与胡图族 , 希特勒口中的雅利安人与其他民族 , 非裔美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美国人 , 包括我们 , 自然都在社会和国际环境中“竞争” , 有竞争就有失败 , 失败了人自然要付出代价 。而风投机构承担财务风险 , 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 便都是在保证人们竞争失败之时 , 不必卖身为奴 , 不必彻底失去所有 。失败而有度 , 我们便不会恐惧 。另一个显著的例子 , 其实也是很多国人难以理解的例子 , 是1949年缔结的《日内瓦公约》 , 其中重要的事项就是任何交战方 , 都必须优待战俘 。 这让朝鲜战争期间 , 被我方俘虏的美军战俘 , 其待遇和条件甚至远好于艰苦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 对敌人如此优待是何道理?同样是“失败而有度”的道理 , 二战中德国和苏联对战俘骇人听闻的折磨 , 令当兵打仗成为一件令人恐惧的事 。 不想当战俘而承受酷刑 , 令士兵必败之时负隅顽抗 ,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 更令失败的士兵自尽以逃避战俘之苦 。 《日内瓦公约》就是战争这个已然“泯灭人性”的发明中的文明要素 。这同样适用于解释即便今日执行死刑 , 也是令被执行人尽量减少痛苦的“人道”方法 , 即便被处以极刑 , 也尽量减少死刑过程中的恐惧 。回到市民社会中 , 失业救济、低保 , 所有“福利政策” , 都是为了让人“失败而有度” 。如此便至少能保全人性 , 不令人作出可怖的行径 。04.国家的恐惧依然可以解除这就是“文明”的含义 , 文明绝不是汽车飞机 , 机械地追求平均的寿命不断延长 , 如果平均寿命延长 , 但一直在失败的恐惧中 , 那不过是一种更加残忍的刑罚 。文明的真正含义就是一种底限 , 令人“失败而有度” 。 不论在竞争中如何失败 , 个体都能保证起码的安全生活 。 在更加高度文明的社会中 , 竞争中失败甚至还可以维持相当体面的生活 。这不仅对个人如此 , 对国家也是一样 。大多数人其实不知道亚当·斯密为何撰写《国富论》 , 只认为这是个经济学著作 , 殊不知这是个让国与国之间“失败而有度”的安排 。


推荐阅读